[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后生动物促进污泥提取絮凝剂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68714.8 | 申请日: | 2018-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5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琦;闫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后生 动物 促进 污泥 提取 絮凝 方法 | ||
一种利用后生动物促进污泥提取絮凝剂的方法,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利用剩余污泥生产微生物絮凝剂条件苛刻,生产成本高,提取难度大,且直接提取的絮凝剂絮凝率低的问题。方法:一、浓缩均质化处理;二、利用后生动物生物处理;三、热酸解处理。本发明用于利用后生动物促进污泥提取絮凝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絮凝剂的主成分为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聚合物,由微生物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通过基于物理、化学机理的提取过程,将其次级代谢产物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促进水中悬浮颗粒、菌体、胶体粒子沉降的微生物絮凝剂产品。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等优势,在近年来的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备受关注。
目前对于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主要关注于三种技术路线,通过优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生产絮凝剂。
技术路线之一为通过较为精细的培养基生产絮凝剂,并对发酵参数进行优化。主要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等的碳源,蛋白胨、尿素、硝酸盐等氮源为底物,或酵母膏等营养丰富的底物,所选用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生代谢作用来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如专利CN103435250A公开了一种投加微生物絮凝剂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筛选得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Klebsiellapneumoniae,在温度为25~40℃,转速为100~200r/min振荡发酵培养2~3d的条件下从发酵上清液中提取到了絮凝剂样品,并用于污泥脱水。专利CN106430627A公开了一种真菌类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将黑曲霉接种于初始pH为6.0~9.0,以葡萄糖、(NH4)2SO4、尿素、酵母膏等配制的培养基上,于30~35℃、150~200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36~72h后,收集发酵液制得。专利CN106630063A公开了一种由类芽孢杆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将上述类芽孢杆菌接种至由淀粉、磷酸二氢钠、硝酸钾等制成的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30℃,摇床培育2~3天获得微生物絮凝剂。此技术的难点在于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的筛选及产絮特性的全面研究,同时,葡萄糖、酵母膏、尿素等底物的价格较高,导致生产成本较高。需要探索对廉价底物的利用以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
第二种技术路线为利用廉价的食品生产残渣、废水及下脚料底物培养微生物絮凝剂,例如专利CN108060179A公开了一种除磷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秸秆,甘薯渣,甘蔗渣类粗纤维原料为底物,经过三级发酵,分别逐级接种产絮菌、解纤维梭菌、粘细菌,最终获得发酵产物絮凝剂。专利CN107089712A公开了一种利用海产品下脚料制备生态仿生型微生物絮凝剂的方法,利用鱼肚、鱼肉碎屑等海产品下脚料与人工海水配制后经过水解过程,将水解后的液体培养菲律宾蛤仔吐出的污泥悬浊液获得絮凝剂。专利CN105238843B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红薯加工废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接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在发酵过程中补充磷酸盐和红薯加工废水,经过24-42h的发酵获得微生物絮凝剂。专利CN102776239A公开了利用酵母废水和啤酒废水混合后添加磷酸盐制成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及方法。此类技术路线利用了食品及工业下脚料等廉价的营养物质,通过一定的处理作为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的底物支持其生长,然而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往往较为繁琐,廉价底物的营养成分有可能不足,往往需要额外添加营养成分或在发酵过程中补充营养成分,尤其是利用纤维素等成分生产絮凝剂时由于纤维素难于利用,需要进行多次发酵以产生絮凝剂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87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