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杆菌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5236.5 | 申请日: | 2018-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6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牛莉莉;张娟;王美文;蒋呈燕;向阳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16;C12N9/76;C12R1/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杆菌 胰凝乳蛋白酶 酯酶 细菌系统分类 微生物资源 芽孢杆菌科 保藏 菌种资源 熟普洱茶 行业应用 芽孢 新菌种 菌株 应用 发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茶杆菌T8分离自陈熟普洱茶,保藏号为CGMCC No.13438。依据多相分类学方法,该菌株是芽孢杆菌科的一个新属,依据国际细菌系统分类委员会的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多相分类的概念最初由Colwell于1970年提出,是指利用微生物多种不同 的信息,包括表型的、基因型的和系统发育的信息,综合起来研究微生物分类和 系统进化的过程。
产芽孢的细菌包含很多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在工业、农业和医学等领域中成 为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微生物类群。采用现代分类手段对产芽孢细菌进行分类研 究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探索,可获得一些生产应用或者潜在应用价值的菌 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茶杆菌,该芽孢杆菌为SEQ ID NO.1所示的 碱基序列。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茶杆菌在液体发酵生产酯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杆菌,于2017年3月1日保藏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438。
上述的茶杆菌的形态为:圆形菌落,边缘粗糙,表面光滑湿润,半透明,中 间凸起,乳白色,属革兰氏阳性菌,该菌体的形态为产芽孢的短杆。
上述的茶杆菌的16S rDNA为SEQ ID NO.1所示的碱基序列。
一种上述的茶杆菌在液体发酵生产酯酶及胰凝乳蛋白酶中的应用。
上述的茶杆菌的培养方法为:将茶杆菌T8CGMCC No.13438接种于培养基中, 在20~60℃,pH 6.5~8.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上述最适培养温度为37-45℃。
上述最适pH为7.0~7.5。
上述的培养的培养基中还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不超过3%的NaCl。
上述的培养在需氧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可以是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方式,比如液体培养、固体培养、 半固体培养等,可以是摇床培养,也可以是发酵罐深层发酵,优选的摇床培养。
本发明所述的培养的接种量为常规,所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
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基为常规培养基,优选是TSB培养基。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 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个新的分类单元,茶杆菌新属 的一个新种,依照国际细菌系统分类委员会的命名方法,欲将该种命名为 Camelliibacillustheae gen.nov.sp.nov.。该新种的发现和利用丰富了我们的可利用 微生物资源。本发明的茶杆菌T8,可提取酯及胰凝乳蛋白酶,在食品、医药和 化工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52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