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基螺旋滚筒推进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1072.9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9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建;孙张波;王武;祝中义;王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力阳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57/036 | 分类号: | B62D57/0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动装置 行走装置 储能装置 能量转换器 外部驱动装置 螺旋滚筒 推进器 软基 机械能转化 能量转化器 底座内部 辅助装置 紧密设置 均匀接触 软土地基 受力不均 行走设备 依次连接 应力集中 偏移 电连接 可回收 外壳体 打滑 底座 泥土 储存 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基螺旋滚筒推进器,属于一种软土地基行走设备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行走装置,能动装置、能量转换器和储能装置;能动装置、能量转换器和储能装置依次连接,并且都设置在底座内部,行走装置与能动装置相连接,储能装置与外部驱动装置电连接,外部驱动装置用于行走装置和能动装置提供动力,能量转换器与能动装置外壳体紧密设置,用于将能动装置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到储能装置中。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能够调节行走装置的入土深度,使行走装置与泥土均匀接触,避免行走装置受力不均产生应力集中,防止行走时候发生偏移,避免打滑,且能量转化器可回收部分能量,避免能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基行走设备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基螺旋滚筒推进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推进器的螺旋推进器与底盘采用刚性连接,其相对角度不可调节,在行走过程中若碰到平面度较差的区域,会造成同一螺旋推进器长度方向入土深度不均匀,以及不同螺旋推进器之间受力不均匀,这些问题最终会产生以下后果:螺旋推进器受力不均产生应力集中,造成螺旋推进器弯曲变形甚至结构破坏;各个螺旋推进器推进力不一致,行走方向发生偏移;螺旋推进器接触面不够,导致推进力不足,产生打滑甚至无法正常行走。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滩涂交通运输机,包括船身甲板,船身甲板上设置有驾驶室,驾驶室后方设有发动机,发动机后方设有货仓,船身甲板下方设有滚动式推进器。但在运输中,所述滚动式推进器产生的机械能直接浪费,造成了能源的损失。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软基螺旋滚筒推进器,包括底盘和行走装置,还包括能动装置、能量转换器和储能装置;所述能动装置、能量转换器和储能装置依次连接,并且都设置在所述底盘内部,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能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储能装置与外部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外部驱动装置用于所述行走装置和所述能动装置提供动力,所述能量转换器与所述能动装置外壳体紧密设置,用于将所述能动装置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到储能装置中,用于为所述外部驱动装置提供部分电能。
较佳的,所述能量转换器包括外框、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分别与所述外框连接,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间隔排列形成队列,且位于所述队列最前端的所述正极或所述负极为最外侧电极。
较佳的,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板、正极牵拉结构和正极锚点,所述正极锚点固定在所述正极板上,所述正极锚点、所述正极牵拉结构和所述外框依次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板、负极牵拉结构和负极锚点,所述负极锚点固定在所述负极板上,所述负极牵拉结构用于所述负极锚点和所述外框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能量转换器还包括正极压电条和负极压电条,所述正极锚点内部设置有正向二极管结构,所述负极锚点内部设置有反向二极管结构,所述正极压电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框和所述正向二极管结构连接,所述负极压电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框和所述反向二极管结构连接。
较佳的,所述能量转换器还包括放电结构,所述放电机构与所述最外侧电极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放电结构包括牵引绳、放电拉环和外板,所述放电拉环设置于所述外板的外侧,且所述牵引绳的顶端与所述最外侧电极的极板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底端与所述放电拉环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活塞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腿、第一转轴、限位座和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腿套接在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第一支腿的底端与所述限位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套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座内,所述第一支座的顶端与所述限位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力阳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力阳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10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用负压吸附装置
- 下一篇: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