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简易测定微生物菌剂中生物量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0236.6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陶文达;孟溪;骆守鹏;陈志刚;高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Q1/06 | 分类号: | C12Q1/06;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回归方程 微生物菌剂 总蛋白质 生物量 简易测定 细菌 健康有序发展 预定时间段 待测样品 积极作用 吸光度 质量控制 菌剂 耗时 取出 可信 直观 保存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简易测定微生物菌剂中生物量的方法。所述简易测定方法具体测定步骤为:(1)取待测样品分成若干等份分别进行培养;(2)每隔一预定时间段取出其中一个培养后的样品,置于4℃下保存;(3)培养完毕,测定各份样品在600nm处的吸光度(即OD值);(4)提取并测定各份样品的总蛋白质的浓度;(5)建立总蛋白质浓度与OD值的线性回归方程;(6)测定各份样品中的生物量,建立OD值与测定的生物量的线性回归方程;(7)将总蛋白质浓度代入总蛋白质浓度与OD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以及OD值与细菌数的线性回归方程中,计算出该菌剂细菌数。本发明操作简单、耗时短暂、结果直观可信,针对解决多批次微生物菌剂产品的质量控制问题,对国内微生物菌剂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易测定微生物菌剂中生物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菌剂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是向废水处理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组合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强化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的方法。该处理技术可有效改善传统生物处理法的处理效果,近年来在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生物菌剂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单株细菌的微生物菌剂,即单一微生物菌剂(如中国专利号201410774238.X,申请日为2014年12月16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株降解含酯键农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第二类为由多种细菌组成的微生物菌剂,即复合微生物菌剂(如中国专利申请号02156977.0,申请日为2002年12月2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低温硝化菌剂及其用途);第三类为高富集微生物菌剂(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96780.4,申请日为2013年07月1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耐低温自养硝化菌剂的富集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量是微生物菌剂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参数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微生物菌剂市场中的产品很少有其生物量的信息,导致菌剂市场中以次充好的情况常有发生,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合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量测定方法。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通常为活菌计数法,但由于微生物菌剂不同批次所生产的产品有较大差异,该方法虽然较为准确,但是因其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并不适合作为微生物菌剂生物量测定方法。为了促进国内微生物菌剂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种简易微生物菌剂中生物量的方法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耗时短暂、结果直观可信的简易测定微生物菌剂种生物量的方法。此方法,可应用于各类微生物菌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简易测定方法具体测定步骤为:
(1)取待测样品分成若干等份分别进行培养;
(2)每隔一预定时间段取出其中一个培养后的样品,置于4℃下保存;
(3)培养完毕,测定各份样品在600nm处的吸光度(即OD值);
(4)提取并测定各份样品的总蛋白质的浓度;
(5)建立总蛋白质浓度与OD值的线性回归方程;
(6)测定各份样品中的生物量,建立OD值与测定的生物量的线性回归方程;
(7)将总蛋白质浓度代入总蛋白质浓度与OD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以及OD值与细菌数的线性回归方程中,计算出该菌剂细菌数。
其中,步骤4中,的总蛋白质的浓度是利用BCA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的。
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每份样品中微生物菌剂为10~100ul或10~100mg,培养温度为25~37℃,预定时间段的长度为1~4h。
进一步地,所述的测定的微生物菌剂类型包括单一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高富集微生物菌剂等三种,可测定的微生物菌剂形态包括液态和固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02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