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投加降解类细菌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58850.9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8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刘琦;戴天骄;冯琛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8/16 | 分类号: | H01M8/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小艳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电极材料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阳极 反应器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质子 降解 沉积物 细菌 产电微生物 外电路转移 有机物氧化 测量电阻 缠绕固定 导线串联 电极制作 实时电压 阳极电极 单片机 生成水 铜导线 二氧化碳 产电 电阻 碳棒 下层 还原 氧气 悬挂 生长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投加降解类细菌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电极材料,所述电极材料采用碳棒材质,所述电极材料上开凹槽,将铜导线沿凹槽缠绕固定;所述电极材料置于反应器内,阴极悬挂于水层中,阳极埋于沉积物中;所述阴极和阳极通过导线串联起100千欧电阻,并通过单片机每隔10min测量电阻两端实时电压。还公开了其使用方法,电极制作,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构。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的产电过程发生在下层,生长到阳极电极上的产电微生物将阳极的有机物氧化成质子、电子和二氧化碳,电子经过外电路转移到阴极同时,在阴极上的氧气被还原,并与质子结合生成水,产生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加降解类细菌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底泥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的积极交换带。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大范围活动的影响,大量污染物进入湖泊,并沉积在底泥中,由此造成湖泊底泥的严重污染,也自然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污泥量增加使河床抬升,一方面对航运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为汛期的防洪工作带来隐患。对湖底、河底的定期清淤,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曝气、环保疏浚、原位覆盖等技术,但是花费成本大、能源消耗大,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湖泊底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成为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对于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分解生物质同时输出电能。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未来环节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据估计,使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淤泥的成本是传统方法的5%左右,能够节省大量资金以及能源。目前,大多数微生物燃料电池都是两室的,需要质子交换膜分隔两极,并大多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污染物降解,处理能力有限,产电效率较低不足以收集利用。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能够强化底泥降解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沼泽红假单胞菌属于一种光和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之一,适应性强,能耐受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具有较强的分解转化能力,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污水处理、饲料及微生物添加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污染湖泊底泥,提出了一种引入外源微生物构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使用方法,该方法能够促进底泥中有机物的降解,模拟装置经济简单,同时获得恒定的电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投加降解类细菌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电极材料,所述电极材料采用直径10mm,长50mm,内阻为0的碳棒材质,所述电极材料上在一端10mm左右处开深度为3mm“T”型的凹槽,将铜导线沿凹槽缠绕固定;所述电极材料置于反应器内,所述反应器直径10cm,高20cm,其下层为沉积物,其上层为水层,阴极悬挂于水层中,阳极埋于沉积物中;所述阴极和阳极通过导线串联起100千欧电阻,并通过单片机每隔10min测量电阻两端实时电压;
所述反应器中投加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
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一种投加降解类细菌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电极制作:使用直径10mm,长50mm,内阻为0的碳棒作为电极材料,并在距电极一端10mm左右处开深度为3mm“T”型的凹槽,将铜导线沿凹槽缠绕固定;
2)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构建:以直径10cm,高20cm的容器作为反应器,下层为沉积物,上层为水层,阴极悬挂于水层中,阳极埋于沉积物中;
3)外电路设计:将100千欧的电阻串联在阴阳极导线两端,并通过单片机每隔10min测量电阻两端实时电压;
4)每10min自动收录一次电压数据;
5)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组装完成后,静置3天,待其反应体系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88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