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58351.X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3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郭尧;李明;王建磊;陈玉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蒋晏雯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管 钢筋支架 下层钢筋 主管道 冷却循环系统 上层钢筋 规则性 阀板 帽盖 大体积混凝土 冷却循环水管 水化 温控指标 穿出 减小 排出 施工 连通 裂缝 钢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系统包括下层钢筋、上层钢筋、主管道、钢筋支架、支管和帽盖;所述下层钢筋和上次钢筋之间设置若干钢筋支架,每个钢筋支架处设置一根支管,所述主管道设于下层钢筋上部,若干支管均通过T型接头与主管道连通,所述支管的上部穿出上层钢筋且其端部设有帽盖。本发明改变原有常见冷却循环水管的方式,更快排出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达到温控指标要求减小裂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常见的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水化热上升的温度。常规的模式是在整个混凝土内部布置好冷却水循环管。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合理布置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数量及位置,达到降低内部温度的处理措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一般设置的入水口放置在筏板基础一侧的上方,出水口放置在筏板基础另一侧偏下方(如图1)。当管道在混凝土内部过长,冷却水一直处于温度最大值,热量的传递效率较低。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冷却循环水并没有使混凝土内部快速降温。再者,由于冷却水循环管降低的只是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还有大部分热量传递至表面。而这个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的峰值是在混凝土初凝后的三天才下降。为了避免出现较大的裂缝,产生质量问题。因此还需要人工对其混凝土表面及侧面进行不间断浇水养护。这算是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工程,特别是筏板基础表面积较大时候,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可能并不会对筏板基础进行棉毡覆盖保湿作业。因此只能进行人工洒水,费时费力,还容易进行漏撒,不能完全确保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改变原有常见冷却循环水管的方式,更快排出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达到温控指标要求减小裂缝。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层钢筋、上层钢筋、主管道、钢筋支架、支管和帽盖;所述下层钢筋和上次钢筋之间设置若干钢筋支架,每个钢筋支架处设置一根支管,所述主管道设于下层钢筋上部,若干支管均通过T型接头与主管道连通,所述支管的上部穿出上层钢筋且其端部设有帽盖。
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采用PVC材料制成。
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上部高处上层钢筋5cm。
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支架每隔2-3米设置一个。
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筏板基础下层钢筋绑扎完成后,按照施工方案放置钢筋支架,依照每2-3米布置一个的间距进行排布设置;
步骤二:以降水处为入水口的水源位置,计算好一排甚至多排的立管个数及水量参数,按照此参数合理设置功率大小的水泵及其数量。依照钢筋支架进行主管道架设,主管道材料可根据当地材料价格及适用范围进行择优选择,PVC管道优先选用。主管道可按照规范要求随着距离的增长,末端的管径随之变小,在每个钢筋支架下方布置T型接头,供支管连接。每个支管长度=埋置于筏板基础长度+2~3cm,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主管和支管合理进行钢丝绑扎作业,避免出现弯曲摇摆情况,确保管道处于一条线路上。各个转弯接口需处于密实状态,不会由于振动棒的振捣导致接口不紧密;
步骤三:对其筏板基础上层钢筋进行绑扎施工,绑扎施工完毕后,对支管露头处进行旋转帽盖,避免后道浇筑混凝土工序中,导致细石混凝土落入管中,堵住管道影响效果;
步骤四:入水口位于筏板基础偏下位置,此处露出一个直角转弯接头与一根较高立杆连接,此立杆端部与水泵连接,整个冷却水循环管系统像无数个“U”形管,水泵置于较高处可对管内进行高效率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83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基清孔装置及工艺
- 下一篇:预备注浆系统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