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58351.X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3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郭尧;李明;王建磊;陈玉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蒋晏雯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管 钢筋支架 下层钢筋 主管道 冷却循环系统 上层钢筋 规则性 阀板 帽盖 大体积混凝土 冷却循环水管 水化 温控指标 穿出 减小 排出 施工 连通 裂缝 钢筋 | ||
1.一种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层钢筋、上层钢筋、主管道、钢筋支架、支管和帽盖;所述下层钢筋和上次钢筋之间设置若干钢筋支架,每个钢筋支架处设置一根支管,所述主管道设于下层钢筋上部,若干支管均通过T型接头与主管道连通,所述支管的上部穿出上层钢筋且其端部设有帽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支管均采用PVC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上部高出上层钢筋5cm,高出筏板基础结构面2~3 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支架每隔2-3米设置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筏板基础下层钢筋绑扎完成后,按照施工方案放置钢筋支架,依照每2-3米布置一个的间距进行排布设置;
步骤二:以降水处为入水口的水源位置,计算好一排甚至多排的立管个数及水量参数,按照此参数合理设置功率大小的水泵及其数量,然后依照钢筋支架进行主管道架设。管道材料可根据当地材料价格及适用范围进行选择,PVC管道优先选用。主管道可按照规范要求随着距离的增长,末端的管径随之变小。在每个钢筋支架下方布置T型接头,供支管连接。每个支管长度=埋置于筏板基础高度+2~3cm。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主管和支管合理进行钢丝绑扎作业,避免出现弯曲摇摆情况,确保管道处于一条线路上。各个转弯接口需处于密实状态,不会由于振动棒的振捣导致接口不紧密;
步骤三:对其筏板基础上层钢筋进行绑扎施工,绑扎施工完毕后,对支管露头处进行旋转帽盖,避免后道浇筑混凝土工序中,细石混凝土落入管中,堵住管道影响效果;
步骤四:入水口位于筏板基础偏下位置,此处露出一个直角转弯接头与一根较高立杆连接。此立杆端部与水泵连接,整个冷却水循环管系统像无数个“U”形管。水泵置于较高处可对管内进行高效率供水;
步骤五:当浇筑完大体积混凝土后,混凝土开始初凝,其内部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拿掉支管上部帽盖,水泵开始工作对管内进行供水作业;
步骤六:在浇筑混凝土后的三天内是水化热大量产生的集中时间,安排专人根据现场立管出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水泵功率大小。若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未做好水泵功率大小及支管点位个数等参数的计算,可能会导致离水泵较近的支管大量出水,较远的支管几乎不出水现象。因此可安排专人对较近支管进行帽盖作业,减小流水量增大管内压强,确保较远处支管出水;
步骤七:大量的支管喷涌出温度较高的流水,向筏板基础整个表面流动,对其表面形成充分的润湿处理,表面的流水形成一个保温膜。在冬季施工中,温度未在零度以下,都可不进行棉毡覆盖。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需要对其内部进行温度测量监控记录。较与常规方式温度记录相比,降低水泵功率或关闭,此时的“U”形管内含有大量的温水,其内部会形成一个静态平衡,直接用温度计在测量点位的支管里,放置后就可快速的显示出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温度;
步骤八:当筏板基础养护结束时,若管道内还有流水,对入水口的直角转弯接头去掉。前期放置时的主管需有一定的倾斜度,确保管内的水可无动力自由流出。露出筏板基础表面支管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派人进行割除。最后可用普通砂浆把入水口及支管口进行封堵作业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83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基清孔装置及工艺
- 下一篇:预备注浆系统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