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55495.X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9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坂上彰利;松本宪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在具有形成有由细线网格构成的第一传感器电极的第一层与形成有由细线网格构成的第二传感器电极的第二层隔着透明的绝缘体重叠的结构的触控面板中,在第一层设有第一传感器电极与构成第一网格图案的第一虚设布线,在第二层设有第二传感器电极与构成第二网格图案的第二虚设布线。第一网格图案与第二网格图案的一对排列周期方向以及与它们各自对应的并进周期方向的周期相互相同,进行位置配合并重叠,以使一对排列周期方向的双方各自具有与该排列周期方向对应的并进周期的1/4周期以上、3/4周期以下范围的偏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细线网格构成检测触摸位置的传感器电极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图1及图2A、2B表示作为该类触控面板的现有例,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7-103317号公报(2017年6月8日公布)所记载的静电容量式触控面板的结构。该触控面板构成为,在透明基板10上依次层压形成有第一导体层、绝缘层、第二导体层、以及保护膜。在图1中,由长方形框包围的部分是传感器电极所处的传感器区域20,在图1中省略了传感器电极的详细图示。
传感器电极由第一传感器电极与第二传感器电极构成,第一传感器电极由第一导体层形成,第二传感器电极由第二导体层形成。
如图2A所示,第一传感器电极30构成为,在与传感器区域20的短边22平行的Y方向上并列配置多个由连结部32将排列在与传感器区域20的长边21平行的X方向的多个岛状电极31连结而形成的电极列33。
如图2B所示,第二传感器电极40在X方向并列配置多个由连结部42将排列在Y方向的多个岛状电极41连结而形成的电极列43。
上述第一传感器电极30及第二传感器电极40分别由细线网格形成,电极列33与43在相互绝缘的状态下交叉,连结部32与42位于相互重合的位置。
从第一传感器电极30的各电极列33的X方向两端分别引出第二引出布线51,从第二传感器电极40的各电极列43的Y方向一端分别引出第一引出布线52。排列多条并从传感器区域20引出的第一引出布线52及第二引出布线51在图1中省略了位于排列的两端以外的其它引线布线。
在形成为长方形状的透明基板10的一个长边的中央部分排列形成有端子部53,第一引出布线52及第二引出布线51延伸至端子部53,并与端子部53连接。在透明基板10的周缘部形成的接地布线54也与端子部53连接,以包围传感器区域20、第一引出布线52及第二引出布线51。
第一引出布线52、第二引出布线51以及端子部53由第一导体层形成,在第一及第二导体层双方都形成有接地布线54。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第一及第二导体层在该例子中利用含有银等导电粒子的导电油墨,通过凹版胶印印刷形成。
可是,在触控面板中,在利用含有银等导电粒子的导电油墨印刷形成电极图案及布线图案的情况下,为了使位于传感器区域的传感器电极不会有损于配置有触控面板的显示部的可视性,具有较高的光透过效率且难以被识别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上述触控面板那样,利用导电油墨印刷形成的传感器电极通常由细线网格构成。
另一方面,即使这样由细线网格构成传感器电极,也不可避免在细线网格存在的部分与不存在的部分产生视觉上的反差,这样的反差会对显示部的可视性产生不小的影响。
对此,因为在上述触控面板中,构成为,第一传感器电极30与第二传感器电极40位于连结部32与42相互重合的位置,并且使电极列33与43相互交叉而配置,也就是说,第二导体层的岛状电极41在第一导体层中不存在细线网格的位置上,以掩埋该位置的方式而配置,所以,在第一导体层产生的反差与在第二导体层产生的反差相互抵消而作用,由此来减少传感器区域的反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5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