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部署的云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30033.2 | 申请日: | 201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部署 监控系统 资源管理 监控器 控制器 云平台 传输监控数据 监控数据传输 地域资源 监控数据 数据交互 消息总线 云资源池 总线 保证 断网 调用 地域 网络 统一 | ||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部署的云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及方法。该基于分布式部署的云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及方法,包括在不同地域的云资源池中分布式部署的控制器和监控器,所述控制器和监控器统一接入到云平台中,通过消息总线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该基于分布式部署的云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及方法,不仅能够避免在不同地域资源池之间相互调用时由网络等原因导致的问题,在提高执行效率的同时保证安全性;而且通过监控数据总线的方式收集和传输监控数据,还能保证海量资源的监控数据传输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数据不会因为断网等故障而缺失,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部署的云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物联网、互联网、移动等领域的数据在不断产生,各行业拥有和使用的数据量越来越大,需要的计算能力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架构越来越力不从心。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平台架构也在发生变化,拥有海量存储和极高计算力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逐渐成熟。
现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已经很常见,建立云计算平台需要将一个或多个地域的很多物理设备整合到一起,组成一个或多个拥有海量存储和计算资源的资源池。为了统一管理和使用资源池,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能尽早发现和解决云平台运行中的问题,以及掌握资源的使用情况,就需要有一套对不同地域海量资源进行可靠的管理和监控的方法。但是现在业界并没有很好的公开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分布式部署资源池的监控和管理更是力不从心。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部署的云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基于分布式部署的云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分布式部署的云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不同地域的云资源池中分布式部署的控制器和监控器,所述控制器和监控器统一接入到云平台中,通过消息总线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控制器包括远端指令调度器,控制总线,本地资源仓库和指令执行器,云平台通过专用CPI(Computer PBX interface,计算机PBX接口)接口连接远端指令调度器;所述监控器包括资源监控器,监控数据总线,数据分析器,监控存储和服务监控器。
所述远端指令调度器通过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连接本地云资源池,以实现对于本地云资源池内云主机的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远端指令调度器和指令执行器均连接到控制总线,并通过控制总线实现数据交互;所述本地资源仓库连接到指令执行器。
所述控制总线包括操作指令队列总线和返回结果队列总线。
所述资源控制器通过API与本地云资源池对接,所述云平台,数据分析器,资源监控器和服务监控器均连接到监控数据总线,通过监控数据总线实现数据交互;所述监控存储连接到数据分析器,用于存储监控数据。
所述监控数据总线包括主机和中间件监控数据队列总线和汇总分析后的监控数据队列总线。
该基于分布式部署的云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云平台对资源池的操作指令通过专用CPI接口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负责从控制总线中接收云平台发出的操作指令,解析指令后发送给对应的主机或中间件去执行,并将执行结果通过控制总线返回给云平台;监控器负责收集本地云资源池的资源使用情况、中间件的运行情况和异常告警数据,经过计算和分析汇总后发送给云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0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