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07095.1 | 申请日: | 2018-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宋春亮;施浩威;俞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20 | 代理人: | 马红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层 导热 液冷板 集成 工艺 | ||
1.一种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工艺包括:通过模具成形集成工艺在液冷板主体的第一表面集成隔热层,通过喷涂集成工艺在所述液冷板主体的第二表面集成导热层;
所述通过模具成形集成工艺在液冷板主体的第一表面集成隔热层,具体包括:将待集成隔热层的液冷板主体放置于固定模具中,所述液冷板主体的第一表面与固定模具的内表面形成有模腔;向所述模腔内注入发泡料;按照预定的熟化温度和熟化时间,使所述液冷板主体上的发泡料熟化,形成隔热层;从所述固定模具中取出第一表面已形成有隔热层的液冷板主体;
所述通过喷涂集成工艺在液冷板主体的第二表面集成导热层,具体包括:将待集成导热层的液冷板主体放置于加工工位;将导热材料的各组分混合雾化;在所述液冷板主体的第二表面喷涂所述导热材料;按照预定的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使所述液冷板主体上的导热材料固化,形成导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在所述液冷板主体的第一表面集成所述隔热层,再在所述液冷板主体的第二表面集成所述导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的高度不小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设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熟化温度为20-30℃,熟化时间为15min;所述固化温度为80℃,固化时间为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料为聚氨酯泡棉、硅泡棉、气凝胶、发泡橡胶、发泡聚乙烯、发泡聚丙烯、发泡聚苯乙烯、发泡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胶、导热聚氨酯胶、导热丙烯酸酯胶、导热环氧胶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厚度为0.1-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厚度为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5-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和导热层与液冷板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3-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清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70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热调节装置
- 下一篇:集成有隔热层和导热层的液冷板的集成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