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00840.X | 申请日: | 2018-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赵爽;丁蔚楠;段永明;王荐;毕有益;于丹;谢雄光;冯佳;陈俊;严焕榕;彭鑫;邓伟飞;冯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王芸 |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层 河道 水平 轨迹 优化 设计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对目的层段的砂组展布特征进行描述,得到目的层段砂组的地震相、地质异常边界、河道空间展布特征;
b、将得到的叠置砂组进行靶区砂体分期次剥离,得到各小层靶区砂体;
c、计算各小层靶区砂体储层关键参数并优选开发靶区;
d、利用深度域轨迹控制技术确定各开发靶区真实地质产状并设计水平井轨迹;
e、结合钻井测录井信息,开展随钻递进反演,进一步提高靶区信息精度,调整水平井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分频技术、样本聚类地震相分析和三维相干技术进行地震数据体扫描,得到目的层段的砂组展布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a1、对于水上约束型河道,即河道外形清楚的情况;
a2、对于水下非约束型河道,即河道外形不清楚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a1情况时,采用样本聚类地震相分析技术,把代表同一类沉积相的地震反射波分为一类,并以此来代表同一沉积微相,在一定时窗分析目标波形与参考波形的相似程度,以Manhattan距离代表波形样点之间的采样差异值总和,即:
其中M为Manhattan距离,A为A子波,B为B子波,N为子波采样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a2情况时,采用像素去噪处理,在去噪后的地震数据体上利用小波变换把地震反射成分中的各频率对应的调谐能量识别出来,形成对应频率的能量异常体;赋予每一单频体一种颜色,对单频体内不同采样点处则依据能量差异赋予同种颜色不同的亮度和饱和度,将各单频体同一点处不同颜色的亮度和强度按照RGB混合方式得到对应的颜色值,融合形成属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在高分辨目标处理基础上,在小层追踪对比线的控制下,利用三维可视化子体追踪技术自动进行河道砂岩的三维空间识别和追踪,并对满足条件的样点进行识别,不同河道赋予不同颜色,不同河道埋深赋予不同颜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以波阻抗反演储层参数为例计算如下:
OBJFUN=∑|ri|p+λq(di-si)q+a2∑(ti-zi)2
式中:OBJFUN为目标函数;ri为反射系数;di为地震数据;si为合成地震数据;a为趋势匹配系数;ti为用户定义的趋势;zi为用户定义的控制范围内的阻抗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对于某一道地震数据时深转换公式如下:
Di(t)=Vit
式中:Di为第i个目的层的深度,i为目的层数,Vi为第i层的地震层速度,t为地震层位双层旅行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08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发护发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波放大器的自动功率控制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