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冲击复合尼龙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97862.5 | 申请日: | 2018-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4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陈建春;庞成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勇 |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67/04;C08L83/04;C08L91/06;C08L63/00;C08K13/06;C08K9/04;C08K7/14;C08K3/36;C08K5/13;C08K3/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尼龙材料 砂石 热稳定性 耐冲击 浸泡 预处理 焙烧 多巴胺溶液 高温挥发性 抗冲击性能 耐冲击性能 氢氧根离子 苯并噻唑 玻璃纤维 混合球磨 尼龙材料 尿素水解 氢氧化铁 沉淀剂 高压釜 铁离子 相容性 尼龙 醇基 改性 晶核 蜜蜡 尿素 溢出 加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冲击复合尼龙材料,属于尼龙技术领域。本发明对泡砂石进行粉碎、焙烧处理,使得生泡砂石内的高温挥发性气体得以溢出,得热稳定性好,浸泡于试剂A,高压釜加压,与蜜蜡混合球磨,可对预处理泡砂石进行微酸腐改性,提升复合尼龙材料体系的色泽感及与其它成分的相容性;本发明利用多巴胺溶液、2‑巯醇基苯并噻唑对玻璃纤维进行浸泡,其中以尿素为沉淀剂,尿素水解产生的氢氧根离子可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晶核,使抗冲击性能进一步提升。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常用尼龙材料的热稳定性及耐冲击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尼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冲击复合尼龙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大幅减小汽车油耗和尾气排放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电子行业中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耐高温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材料具备既轻又耐温、高强度、尺寸稳定、阻燃等性能。尼龙的学名是聚酰胺树脂(PA),它的酰胺基团具有极性,在它的结构中存在牢固的氢键,使得尼龙的熔点较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尼龙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电器、化工等领域。
但是纯尼龙具有热变形温度较低、吸水性大、耐水性差、干态和低温状态下的耐冲击性能差、尺寸不稳定等缺点,使其综合性能较低,限制了它的更大范围的应用。目前,通常采用填充增强改性剂来减少尼龙的吸水率,同时使尼龙的刚性增加,高温蠕变性、收缩率降低,并提高尼龙的尺寸稳定性、抗冲击强度、耐磨性和阻燃性。
一般的增强尼龙主要是通过添加玻璃纤维来增强它的力学性能(如抗冲击、拉伸和弯曲强度等),通过添加硅灰石、高岭土、玻璃微珠等无机矿物来提高尺寸稳定性。
目前公开了一种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材料,其技术方案是在粘度大于220ml/g的尼龙中加入平均长度为70-180μm的短玻璃纤维;若粘度小于190ml/g,最后还需要加入尼龙的固相后缩聚。但该技术成本高,而且制件表面粗糙,会大幅降低尼龙材料的热稳定性与耐冲击强度。因此需生产出一种热稳定性及耐冲击性强的耐冲击复合尼龙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常用尼龙材料的热稳定性及耐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耐冲击复合尼龙材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冲击复合尼龙材料,包括如下组分:80~100份尼龙、12~25份聚乳酸、8~14份聚二甲基硅氧烷、2~5份助剂、3~7份抗氧化剂,还包括:25~50份复合改性料、20~40份改性玻璃纤维。
所述复合改性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泡砂石粉碎过筛,取过筛颗粒煅烧,冷却,得焙烧料,取焙烧料按质量比1:10~15加入试剂A混合搅拌,室温浸泡,得浸泡混物,将浸泡混物高压处理,出料,过滤,取滤饼用滤饼质量3~6倍的洗液清洗,得预处理泡砂石, 取预处理泡砂石微波干燥,得预处理泡砂石;
(2)按质量比5~8:0.1取预处理泡砂石、蜜蜡混合,按球料质量比20~30:1加入氧化锆球磨珠混合,球磨,得球磨料,取球磨料于焙烧,冷却,得焙烧物,取焙烧物按质量比1:15~20加入试剂B混合搅拌,室温静置,过滤,取滤渣冷冻干燥,即得复合改性料。
所述步骤(1)中的试剂A:于30~45℃,按质量比10~15:1:3~6:1取水、葡萄糖、柠檬酸、草酸混合搅拌,得混合液,升温至55~70℃,加入混合液质量10~15%的猪皮油脂、混合液质量7~12%的卵磷脂混合,剪切分散,即得试剂A。
所述步骤(1)中的洗液:按体积比1:3~5取无水乙醇、碳酸钠溶液混合,即得洗液。
所述步骤(2)中的试剂B:按体积比1:7~14取柠檬酸钠、次氯酸钠混合,即得试剂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勇,未经黄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7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