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D转3D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84861.7 | 申请日: | 2018-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0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徐力;袁红星;郑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N13/261 | 分类号: | H04N13/26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洁板 防护玻璃 置物平台 清洁剂 移动 螺杆 出料管 出液管 进液部 进液口 转动座 底板 底板两端 电机连接 顶部设置 连接配合 两端设置 转动连接 喷雾部 螺纹 侧壁 毛刷 支脚 显示器 转动 电机 穿过 驱动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2D转3D系统,包括3D显示器,显示器的正面盖设有防护玻璃,防护玻璃下方设置有底板,底板两端各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转动连接有螺杆,防护玻璃上方设置有移动清洁板,移动清洁板上方设置有置物平台,置物平台两端设置有两个电机,电机连接螺杆并且驱动其转动,螺杆穿过移动清洁板并且利用螺纹与其连接配合运动;置物平台设置有两根用于支撑的支脚,移动清洁板底部设置有用于朝向防护玻璃喷清洁剂雾的喷雾部,移动清洁板朝向防护玻璃的侧壁设置有若干簇毛刷,移动清洁板顶部设置有进液口,置物平台设置有泵,泵设置有出液管和进液部,出液管连接进液口,置物平台顶部还设置有清洁剂仓,清洁剂仓设置有出料管,进液部连接出料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D转3D系统。
背景技术
2D-3D转换技术是在二维(2D)影像的基础上制作三维(3D)影像时采用的技术。2D-3D转换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商用。
现在的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对于2D转3D之后的影像进行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为了很好地呈现影响,需要专用的显示器,也即3D显示器。3D显示器是2D转3D系统的终端,是重要的部件。
3D显示器一直被公认为显示技术发展的终极梦想,多年来有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日本、欧美、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纷纷涉足立体显示技术的研发,于90年代开始陆续获得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现已开发出需佩戴立体眼镜和不需佩戴立体眼镜的两大立体显示技术体系。
传统的3D电影在荧幕上有两组图像(来源于在拍摄时的互成角度的两台摄影机),观众必须戴上偏光镜才能消除重影(让一只眼只接受一组图像),形成视差(parallax),产生立体感。利用自动立体显示(AutoSterocopic)技术,即所谓的“真3D技术”,你就不用戴上眼镜来观看立体影像了。这种技术利用所谓的“视差栅栏”,使两只眼睛分别接受不同的图像,来形成立体效果。平面显示器要形成立体感的影象,必须至少提供两组相位不同的图像。其中,快门式3D技术和不闪式3D技术是如今显示器中最常使用的两种。
在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资深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者需要资方人员在现场提出修改意见。而在进行指导和提出修改意见的时候,进场需要手指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因此3D显示器的显示屏上会沾染手指上的污渍和指纹。并且,在长时间使用后,显示器上也会沾染一层灰层。这些污渍会影响显示效果,甚至于,改变了原本的色彩,使得技术人员出现颜色认知偏差,从而导致最终的成片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2D转3D系统,在系统的显示终端上设置了除尘洁净装置,能够自动进行工作,从而保证显示内容真实,不会出现偏差,从而避免影响2D转3D系统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48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2D图像到3D图像的转换方法
- 下一篇:动态显示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