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炮兵营的自主射击决策建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78831.5 | 申请日: | 2018-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0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胡正东;陈波;张军;李知君;汤望;秦应心;羊应君;李豪华;王进勇;余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晶品镜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炮兵 自主 射击 决策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模仿真领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人不在环”作战仿真的炮兵营自主射击决策方法,该方法包括敌情信息判断、可射击兵力判断、待射击目标排序、确定射击任务、确定毁伤指标、确定允许射击持续时间、弹种使用排序、确定射击兵力和射击弹药(含种类和数量)、确定发射速度、下达射击命令等多个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是一种军事概念仿真领域,基本符合炮兵营的一般作战使用原则与流程,所采用的决策方法计算简单、易实现,在作战仿真尤其是大规模作战仿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模仿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人不在环”作战仿真的炮兵营自主射击决策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作战仿真是按照已知的或假定的情况,对作战环境和作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的技术、方法和活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提高,作战仿真已经成为检验作战计划、评价武器装备效能以及研究新的作战理论的有效手段。对于大多数作战仿真尤其是大规模作战仿真而言,作战仿真进程较长,且往往需要多次重复运行以期得到统计结果,故一般会采用“人不在环”的仿真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仿真系统中各作战单元实体的行动过于依赖事先输入的作战想定,并严格按照想定预案调用各种行为模型,这与实际作战存在明显差异。为确保仿真的可信度,作战想定设计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不仅工作量大,事实上也难以做到,因此,具有在一定自主决策能力的作战实体军事概念建模成为作战仿真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
炮兵营通常隶属于炮兵群(团)或合成战术兵团,是联合作战背景下陆军战役、战术级作战仿真的重要内容。炮兵营作为支援火力,既要在规定的作战时节执行计划内作战任务,又可根据上级、友邻的目标通报或是依赖于自身配属侦察力量(包括侦察车、无人机、便携式侦察装备等)发现的目标信息独立制定打击方案。由于作战仿真进程的不可控性和战场态势发展的随机性,作战想定很难规划出炮兵营在整个作战过程中的射击行动,因此只能是根据交战方作战决心给定若干关键时节的炮兵作战任务,其它时间段则需要依托仿真模型自主决策射击方案。炮兵营自主射击决策建模需要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是必须符合炮兵的一般作战使用原则与流程,以确保仿真的置信度,二是构建的模型要计算简单、易编程实现,以适合作战仿真尤其是大规模作战仿真的运算效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人不在环”作战仿真的炮兵营自主射击决策建模方法,并同时满足仿真置信度和运算效率的需求。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炮兵营的自主射击决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有效设射击目标的确认
系统启动,根据接收到的敌情信息分析敌方目标信息与炮兵营自身侦察力量发现的敌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敌方目标是否有效射击目标,如果有,则进行步骤2,否则结束;
步骤2:根据步骤1确定的有效射击目标判断炮兵营是否有效射程之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结束;
步骤3:待射击目标排序:
根据步骤2得到的效射程之内的有效射击目标,对其进行分析,按照目标:设存在m个待射击目标,其射击价值由目标价值系数Ci(i=1,2,…,m)表征,按目标价值系数大小进行排序,取最大值对应的目标作为首要攻击目标,并以此递推;
步骤4:确定射击任务
根据步骤3确定的目标排序,进一步根据目标的种类确定相应的射击任务;
步骤5:确定毁伤指标
根据步骤4确定的射击任务,确定毁伤指标;
步骤6:根据确定的毁伤指标,确定允许射击持续时间,公式如下:
允许射击持续时间=min{有效射击时间,最长射击时间},
步骤7:弹种排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晶品镜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晶品镜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8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