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75407.5 | 申请日: | 2018-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1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飞;周宇冠;杨晓宇;张嘉峻;孙春光;贺捷;折广兵;石宏;接小峰;吴琼;马祥威;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线路 折返线 渡线 车站 圆曲线 灯泡式 互为备用 交叉渡线 连续轨道 双向切换 始发端 折返 终端 列车 轨道 | ||
1.一种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包括首末车站(5)、第一轨道线路(1)、第二轨道线路(2)、折返线;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第二轨道线路(2)位于所述首末车站(5)的站前方向,并分别接入所述首末车站(5);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线包括站前单渡线(3)和站后圆曲线(4);
所述站前单渡线(3)位于所述首末车站(5)站前方向,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第二轨道线路(2);
所述站后圆曲线(4)位于所述首末车站(5)站后方向,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的始发端和所述第二轨道线路(2)的终端、形成连续轨道线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第二轨道线路(2)在所述首末车站(5)站前方向至少局部互不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与所述第二轨道线路(2)之间的间距、在接近所述首末车站(5)的方向上逐渐缩小。
4.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第二轨道线路(2)接入所述首末车站(5)的部分分别设于所述首末车站(5)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首末车站(5)分设于接入所述首末车站(5)部分的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第二轨道线路(2)的两侧外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站前单渡线(3)包括第一圆曲线(6)和第二圆曲线(7)与夹直线(8),所述第一圆曲线(6)与所述第二轨道线路(2)相连,所述第二圆曲线(7)与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相连,所述夹直线(8)设于所述第一圆曲线(6)和第二圆曲线(7)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站后圆曲线(4)的最小转弯半径为15m,即转弯半径大于或等于15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第二轨道线路(2)、站前单渡线(3)、站后圆曲线(4)的坡度均低于7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为下行方向,所述第二轨道线路(2)为上行方向;智轨列车行驶在第二轨道线路(2)上,到达所述首末车站(5)停车、乘客下车,智轨列车沿着所述站后圆曲线(4)转到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进行反向运行,到达所述首末车站(5)停车,乘客上车,智轨列车驶出车站。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道线路(1)为下行方向,所述第二轨道线路(2)为上行方向;智轨列车行驶在第二轨道线路(2)上,到达所述首末车站(5)前,通过所述站前单渡线(3)进入对侧站台进行上下客,进行反向运行驶出车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54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扩编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智轨列车进出库自动辅助导引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