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控制网格变形的部件网格融合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44746.7 | 申请日: | 2018-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8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 发明(设计)人: | 邓倩倩;王若梅;周凡;林格;陈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网格 网格融合 变形的 融合 变形 目标网格 预处理 任意拓扑结构 网格几何特征 融合处理 渗透处理 有效处理 生成源 自适应 | ||
1.一种基于控制网格变形的部件网格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对源网格和目标网格的融合边界进行预处理;具体地,所述步骤S1包括:根据目标网格与源网格的顶点分布及长度,分别对目标网格与源网格的融合边进行插值,以使目标网格与源网格的融合边上的边界点一一对应;
S2,生成源网格与目标网格的控制网格;具体地,所述步骤S2包括:分别根据目标网格与源网格的融合边上的边界点构建控制网格;其中,控制网格的构建方法如下:S21,假设服装部件网格的融合边组成的集合为I={Pi,Ej},源网格上连续的边界点组成的集合为Pi,边界点作为融合过程的约束点,融合边的集合为Ej;S22,根据公式构造双棱锥,具体地,以Pi作为棱锥的底边上的顶点,在Pi围成的多边形的中心上沿着法线的方向长度为R的地方插入两个顶点vk分别作为双棱锥的两个顶点,M,N分别为边界边的数目以及边界点的数目;S23,根据公式计算边界点的平均法向nk,其中,k=1,2分别代表法向的方向以及法向的反方向;
S3,对控制网格进行变形及融合处理;具体地,所述步骤S3包括:S31,计算控制网格上的每个顶点的均值坐标;S32,根据均值坐标对控制网格进行变形及融合;
S4,对变形及融合后的控制网格进行渗透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控制网格变形的部件网格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采用拉普拉斯几何变形方法来对变形及融合后的控制网格进行渗透处理。
3.一种基于控制网格变形的部件网格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源网格和目标网格的融合边界进行预处理;具体地,所述预处理模块根据目标网格与源网格的顶点分布及长度,分别对目标网格与源网格的融合边进行插值,以使目标网格与源网格的融合边上的边界点一一对应;
控制网格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源网格与目标网格的控制网格;具体地,所述控制网格生成模块分别根据目标网格与源网格的融合边上的边界点构建控制网格;其中,控制网格的构建方法如下:S21,假设服装部件网格的融合边组成的集合为I={Pi,Ej},源网格上连续的边界点组成的集合为Pi,边界点作为融合过程的约束点,融合边的集合为Ej;S22,根据公式构造双棱锥,具体地,以Pi作为棱锥的底边上的顶点,在Pi围成的多边形的中心上沿着法线的方向长度为R的地方插入两个顶点vk分别作为双棱锥的两个顶点,M,N分别为边界边的数目以及边界点的数目;S23,根据公式计算边界点的平均法向nk,其中,k=1,2分别代表法向的方向以及法向的反方向;
变形及融合模块,用于对控制网格进行变形及融合处理;具体地,所述变形及融合模块计算控制网格上的每个顶点的均值坐标并根据均值坐标对控制网格进行变形及融合;
渗透模块,用于对变形及融合后的控制网格进行渗透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控制网格变形的部件网格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及融合模块包括:
均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控制网格上的每个顶点的均值坐标;
变形及融合单元,用于根据均值坐标对控制网格进行变形及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控制网格变形的部件网格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模块采用拉普拉斯几何变形方法来对变形及融合后的控制网格进行渗透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47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