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频谱占用度测量统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27064.5 | 申请日: | 2018-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9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娅;陈磊;黄军伟;王欢;程鑫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7/382 | 分类号: | H04B17/38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3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样 动态频谱 数据矩阵 场强 占用度测量 频段 频点 统计 接收机干扰 频谱占用度 比较判定 采样数据 动态设置 干扰容限 门限电平 频谱监测 列矢量 有效地 占用度 监测 容限 判定 测量 返回 | ||
一种动态频谱占用度测量统计方法,实现步骤为:1)以采样步长对监测频段进行次频谱监测采样,返回的采样值为列矢量快拍分别为;2)接收机干扰容限值为,对频点的场强值进行干扰容限值比较判定,取,若,则;3)采样快拍分为组,得到个数据矩阵,选择附近的采样数据,为个数据矩阵;4)动态设置频点的门限电平值并进行占有判定,取;若,则;为对应数据矩阵中场强值;5)统计的频谱占用度。该方法实现了动态频谱占用度计算的测量统计,减少了监测时间,提高了计算精度,可实时有效地反应出不同频段的占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频谱占用度的估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频谱监测设备反馈的场强数据进行动态频谱占用度计算的测量统计方法。
背景技术
频谱占有度是无线电监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局部频谱资源的使用情况,而且为频谱占用分析、频率分配和指配,以及及时发现不明信号和非法信号提供了有力工具,进而为整个频谱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目前,各无线电监测是按照《超短波频段占用度测试技术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执行某一频段的频谱监测任务,第一,要求每次监测的时间不小于24小时,这样长时间监测统计出的频谱占有度监测时间久,无法实时地为频谱规划提供指导;第二,门限电平设置为各频段内当地接收机平均噪声功率电平或电压指示以上5dB,这种固定的门限无法体现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噪声电平变化,计算精度低。由于这种传统频谱占有度统计方法的缺点,在实际测量中并不能动态地有效地反应出不同频段的占用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频谱占有度计算设计新的测量统计方法,以克服传统频谱占有度统计方法中监测时间长,计算精度低,不能够动态有效地反应出不同频段占有情况的不足。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的动态频谱占用度测量统计方法,其实现步骤为:
步骤1,对观察频点间隔为的某一频段下达频段监测任务:以采样步长对监测频段进行次频谱监测采样。其中,为信道带宽;监测设备返回的采样值为一个维的场强数据矩阵,列矢量快拍分别为,其中;
步骤2,接收机干扰容限值为,对频点为的场强值进行干扰容限值判定,取,若,则,;;
步骤3,将采样值进行重构,把分为第1组,构成维数据矩阵,把分为第2组,构成维数据矩阵,以此类推,所有快拍分为组,得到个维数据矩阵,;选择附近的采样数据,对应的场强数据为个维数据矩阵,;
步骤4,动态设置观察频点的门限电平值进行门限电平判定,取;若,则;为对应的第个场强数据阵中第个采样值,;
步骤5,观察频点的频谱占用度统计,初始化,加权统计该频谱占用度,。
上述这种新的频谱占用度测量统计方法,其第四步采用的动态设置门限电平的方法,具体的设置步骤为:
步骤1,的第组场强数据可表示为;
步骤2,中数据进行对比,找到每行最大值,构成最大场强值矢量;
步骤3,在中找到最小值,的第组场强数据的门限电平值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新方法实现了频谱占用度的测量统计,实施的监测任务明确,监测时间缩短,引入门限电平和接收机干扰容限两种占用判定,其中门限电平值的设置为实时动态的,可以较好地反应不同时间下不同频段的噪声电平变化,提高计算精度。这种方法可大大缩短监测时间,计算方法简单,可实时有效地反应出不同频段的占有情况,便于及时为整个频谱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附图说明
图1 监测数据模型
图2 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 本发明方法的各观察频点的频谱占用度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70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