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粒子群的混沌入侵杂草算法的DNA编码序列优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24587.4 | 申请日: | 2018-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0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宾;刘凯强;张强;周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6B20/00 | 分类号: | G16B20/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卫茂才 |
| 地址: | 1166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算法 杂草 粒子群 混沌 入侵 初始种群 搜索 粒子群优化 适应度 最优解 排序 繁殖 优化 | ||
1.基于粒子群的混沌入侵杂草算法的DNA编码序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Tent映射对随机初始的种群进行映射,得到的种群作为初始种群;
步骤2:利用入侵杂草算法对初始种群进行进化,种群中个体通过生成种子来进行繁殖,生成的种子以柯西分布的方式分布在D维搜索空间进行空间扩散;
步骤3:把入侵杂草算法进化得到的杂草数量与预先设定的最大杂草数量作比较,若数量大于最大杂草数量进行步骤4,否则进行步骤8;
步骤4:将利用入侵杂草算法进化得到的种群作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输入,通过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的迭代更新对种群进行搜索得到新的种群;
步骤5:把得到的新的种群按照适应度进行排序;
步骤6:对排序后的种群进行竞争性排除,适应度较好的个体被保留,其余的被淘汰;
步骤7:判断当前迭代次数是否达到最大的迭代次数,若是进行步骤8,否则返回到步骤2;
步骤8:对结果进行适应度排序,把排序后的结果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45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