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高污水脱氮效率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95202.2 | 申请日: | 2018-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3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章武首;朱龙海;安卫军;梁右东;金鹏康;荣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朗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3/28;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0 | 代理人: | 姚金金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污水处理装置 脱氮除磷 污水脱氮 兼氧池 斜板 硝酸盐 设备改造成本 污泥沉淀效率 污水处理过程 污水处理技术 汇聚 污泥浓缩池 罐体外形 回流污泥 交替运行 内部设置 污泥集中 沉淀池 厌氧池 除氮 后置 脱磷 申请 废水 流动 保证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污水脱氮效率的污水处理装置。本申请设置了两个兼氧池,相当于在AAO系统后置了SBR系统,两个兼氧池交替运行的设置,污水处理过程不间断,污泥又可以得到涵养,脱氮除磷效率大幅提升;沉淀池内的斜板可以引导污泥流动,让污泥集中汇聚,提升向污泥浓缩池输送污泥的效率,进入厌氧池的回流污泥硝酸盐浓度大幅降低,大幅提升后续的脱氮除磷效率;在不改变罐体外形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在内部设置斜板,可以引导污泥汇聚,提升污泥沉淀效率,设备改造成本低。通过上述结构,为后续脱磷除氮工序提供充足的污泥,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装置的脱氮除磷的效率,保证废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污水脱氮效率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几乎全部是基于生物的“厌氧、缺氧、好氧”生长代谢理论而实现的,即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在生物池内不同环境下,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作用得以去除,实现净化水体的目的。常见的污水处理装置均是以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为依托,随着国家对于污水排放标准的进一步严格化,很多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出水已经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提高污水脱氮效率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申请一种可提高污水脱氮效率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罐体内的:主进水管、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沉淀池、出水口,所述厌氧池的上游设有前置缺氧池,所述前置缺氧池的上游设有污泥浓缩池;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浓缩池内,所述第一兼氧池和第二兼氧池的部分回流液分别引入所述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引入所述缺氧池,所述污泥浓缩池的污泥经所述前置缺氧池进入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一兼氧池与第二兼氧池交替运行;
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下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底板连接,所述斜板的上端与所述沉淀池的第一侧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斜板与沉淀池底板的夹角为45-80度。
可选的,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泥通过第一气提管输送至所述前置缺氧池,所述第一气提管延伸至所述沉淀池的下部,所述第一气提管的泥管入口靠近所述沉淀池的第二侧壁。
可选的,在所述沉淀池的下部,所述第一气提管沿所述第二侧壁横向延伸至所述沉淀池的中部,所述泥管入口朝向所述沉淀池的底板。
可选的,所述泥管入口到所述沉淀池底板的距离为10-50cm。
可选的,所述斜板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气提管的泥管入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提管的泥管入口处连接有喇叭状的环形挡泥筒,所述环形挡泥筒开口小的一端与所述泥管入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污泥浓缩池的污泥经第二气提管送至所述前置缺氧池。
可选的,还包括清水槽,所述清水槽设置在所述沉淀池与出水口之间,所述沉淀池的上清液经所述清水槽进入所述出水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设置了两个兼氧池,相当于在AAO系统后置了SBR系统,两个兼氧池交替运行的设置,污水处理过程不间断,污泥又可以得到涵养,脱氮除磷效率大幅提升;沉淀池内的斜板可以引导污泥流动,让污泥集中汇聚,提升向污泥浓缩池输送污泥的效率,进入厌氧池的回流污泥硝酸盐浓度大幅降低,大幅提升后续的脱氮除磷效率;在不改变罐体外形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在内部设置斜板,可以引导污泥汇聚,提升污泥沉淀效率,设备改造成本低。通过上述结构,为后续脱磷除氮工序提供充足的污泥,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装置的脱氮除磷的效率,保证废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朗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朗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5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处理物化生集成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