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辊用电渣锭的重熔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53784.8 | 申请日: | 2018-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0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林发驹;李宗周;蔡武;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6;C21C7/10;C21D1/30;C21D3/06;C21D6/00;C21D9/00;C22B9/18;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4;C22C38/4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 地址: | 610306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青白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 用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辊用电渣锭的重熔方法,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电渣重熔制备得到高质量的冷轧辊用电渣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轧辊用电渣锭的重熔方法,包括电极棒烘烤、渣系选择和烘烤、熔化保护渣、电渣重熔过程和退火工序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对电极棒化学成分进行改进,选择合适的渣系,并对电极棒和渣料进行烘烤,调整电渣重熔和退火工艺,制备得到内外质量良好的冷轧辊用电渣锭,没有出现波纹或渣沟等缺陷,且高、低倍检验满足一级坯料质量要求,为后工序保证产品质量提供有利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辊用电渣锭的重熔方法。
背景技术
轧辊是轧机中工作条件最为复杂的部件之一,也是轧辊类产品中质量要求最高、材质特殊、且制造工艺复杂的高技术产品。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大型冷轧机作业效率和板材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所需材料强度要求越来越高,冷轧辊使用性能向高耐磨、深淬硬层、抗高碳热裂性能好等方面发展。国内外对轧辊的开发主要增加冷轧辊中Cr的含量,由最开始的2%Cr到目前市场普遍使用的5%Cr冷轧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Mo、V、Nb和Ni等合金元素加入量,以满足产品质量等要求。
CN 105624565 A公开了一种免镀铬冷轧辊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炼制钢锭:将原料在电弧炉中进行初步熔炼,熔炼完成后将钢水置于钢包精炼炉中对钢水精炼并进行真空除气,钢水精炼完成后,模铸成电极锭,之后利用电渣重熔方法制成电渣钢锭;B、锻造钢坯:将步骤A制得的电渣钢锭经过加热、保温、镦粗和拔长制成钢坯;C、预备热处理:将步骤B制得的钢坯先加热至980℃保温后吹风冷却,再加热至820℃保温后空冷,最后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650℃;D、机加工和最终热处理:将经过步骤C预备热处理后的钢坯进行粗加工;经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之后,对钢坯的表层进行连续感应淬火,淬火温度为1050~1150℃,之后将钢坯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450~550℃,保温后空冷至室温;回火完成后,按所需尺寸对钢坯进行精加工,制成冷轧辊。该方法步骤A中虽涉及电渣重熔,但并没有公开电渣重熔的具体工艺。
因此,如何通过电渣重熔制备得到高质量的冷轧辊用电渣锭,从而为后续工序制备得到合格冷轧辊,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轧辊用电渣锭的重熔方法,从而制得内外质量良好的电渣锭,能为后工序变形提供有利的条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冷轧辊用电渣锭的重熔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电极棒烘烤:取两支电极棒,进行切除冒口并焊接假电极,然后进行加热烘烤;
B、渣系选择及烘烤、熔化:选用CaF2和Al2O3为渣系,再加入氧化镁,搅拌均匀后进行烘烤,然后将烘烤后的渣加热至熔化;
C、电渣重熔过程:将一支步骤A烘烤后的电极棒插入熔化渣中,开始电渣重熔,熔化至剩余300~350mm后,交换第2支步骤A烘烤后的电极棒,交换后的电极棒全部熔化后,再交换第1支电极棒的余料进行补缩,得电渣锭初品;
D、退火处理:电渣锭初品冷却到600~650℃后,红送到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工艺为低温段按580~620±10℃控制,保温5~7小时,然后以20~40℃/h升温到850~880±10℃,保温30~35小时,然后以60~90℃/h随炉降温到720~750±10℃,保温36~38小时,最后以20~30℃/h随炉降温到不超过300℃后,出炉空冷,得冷轧辊用电渣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3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