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修复方法及应用于管道修复的插口钢模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52631.1 | 申请日: | 2018-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8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娇;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朗管道修复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5/18 | 分类号: | F16L55/18;B21D3/10;B21D3/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付静 |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桃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插口 伸缩装置 钢模 受损管道 管道修复 变形位置 地下管道 管道变形 破损 修复 管道检查井 形状恢复 变形的 检查井 放入 施压 推入 支撑 收缩 受损 应用 | ||
1.一种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从检查井处向受损管道内部放入第一伸缩装置,使用第一伸缩装置对管道破损变形处施压,至管道破损变形处的形状恢复,并保持第一伸缩装置不动;
步骤2:向检查井中放置插口钢模,利用第二伸缩装置将插口钢模从受损管道的一端推入到受损管道中;
步骤3:插口钢模的一端推动到第一伸缩装置处,控制第一伸缩装置收缩,由插口钢模对管道破损变形位置进行支撑;
步骤4:继续使用第二伸缩装置将插口钢模完全插入到受损管道中,使受损管道的破损变形位置完全得到插口钢模的支撑,完成管道的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第二伸缩装置选自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钢模由多个插口钢管组成,所述插口钢管不少于2个,所述插口钢管一端具有插口,另一端具有承口,所述两个相连的插口钢管中一个插口钢管的插口端插于另一插口钢管的承口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钢模的插入方法如下:
步骤1:第二伸缩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检查井的侧壁处,另一端朝向受损管道中,取插口钢管的插口端对准受损管道,插口钢管的承口端与第二伸缩装置远离检查井侧壁的一端相连一起;
步骤2控制第二伸缩装置伸出,使第二伸缩装置对插口钢管施加压力,推动插口钢管进入到受损管道内;
步骤3:控制第二伸缩装置收缩,使第二伸缩装置与插口钢管之间的距离可以容纳新的插口钢管;
步骤4:按步骤1中插口钢管的安装方式将新的插口钢管放置于上一插口钢管与第二伸缩装置之间,将新的插口钢管的插口端插入上一插口钢管的承口端,完成新的插口钢管与上一插口钢管的组装,重复步骤2-3,使新的插口钢管插入到受损管道内,受损管道内由多个插口钢管彼此连接所组成的钢管结构即为插口钢模;
步骤5:根据需要重复步骤4对插口钢模长度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钢模的插入方法如下:
步骤1:第二伸缩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检查井的侧壁处,另一端朝向受损管道中,取插口钢管的承口端对准受损管道,插口钢管的插口端与第二伸缩装置远离检查井侧壁的一端相连一起;
步骤2控制第二伸缩装置伸出,使第二伸缩装置对插口钢管施加压力,推动插口钢管进入到受损管道内;
步骤3:将第二伸缩装置与插口钢管分离,控制第二伸缩装置收缩,使第二伸缩装置与插口钢管之间的距离可以容纳新的插口钢管;
步骤4:按步骤1中插口钢管的安装方式将新的插口钢管放置于上一插口钢管与第二伸缩装置之间,将上一插口钢管的插口端插入新的插口钢管的承口端中,完成新的插口钢管与上一插口钢管的组装,重复步骤2-3,使新的插口钢管插入到受损管道内;
步骤5:重复步骤4至受损管道的破损变形位置完全得到插口钢管的支撑,受损管道内由多个插口钢管彼此连接组成的钢管结构即为插口钢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装置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所述步骤2中第一伸缩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第一油缸对管道破损变形处施压,至管道破损变形处的形状恢复,第二油缸垂直于第一油缸并对管道施压,确保第一油缸在施压状态下的长度与第二油缸在施压状态下的长度相同。.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管道修复方法中的插口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钢模为内承插口钢模,所述内承插口钢模包括内承插口钢管,所述内承插口钢模的内承插口钢管不少于2个,所述内承插口钢模由多个内承插口钢管相连组成,所述内承插口钢管包括承压管、插接管,所述承压管的内径与所述插接管的外径相同,所述插接管一端插于承压管中,且所述插接管与承压管固定相连,所述两个相连的内承插口钢管中一个内承插口钢管的插接管一端插于另一内承插口钢管的承压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朗管道修复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朗管道修复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263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