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旧地下建筑接头施工缝防水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39362.5 | 申请日: | 2018-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8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叶兴国;吕俊杰;吕宗霞;江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徽都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缝 衬砌 环向施工缝 防水施工 防水带 地下建筑 防水效果 施工 弯曲面 倒U型 贴合 渗漏 密封 堵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旧地下建筑接头施工缝防水施工工艺,在先期施工和后期施工的两个衬砌上所钻的孔上插入倒U型条,将先期施工和后期施工的两个衬砌连接,避免后期施工缝增大,且在第一衬砌和所述第二衬砌之间的环向施工缝处设置防水带,通过设置倒U型钢条、防水带等,能够起到防水效果,本发明的施工缝防水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对施工缝进行堵塞与密封,防止渗漏,设有防水带,可以很好的贴合环向施工缝中的弯曲面,从而可以对环向施工缝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旧地下建筑接头施工缝防水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城市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复杂化、系统化,而城市用地的规划利用率也随之攀升,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新建建筑与已建成建筑连通的情况。随之带来的就是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难题,其中地下防水工程渗漏率居高不下,特别是新旧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造成的防水问题特别突出,给结构安全和建筑物耐久性带来隐患。究其根源,新、旧混凝土接头处施工缝的防水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施工缝防水处理措施为安装橡胶防水条,即采用高强度锚钉将橡胶防水条固定在旧混凝土表面,但橡胶防水条与混凝土表面无法紧密贴合,且耐久性差,导致渗漏现象频发。后期补救时,常规处理方式为大面积钻孔灌浆方式处理,但因无法准确定位渗漏点位,通常需要二次甚至多次钻孔灌浆方能完全奏效,耗时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旧地下建筑接头施工缝防水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旧地下建筑接头施工缝防水施工工艺,步骤如下:
1)在先期施工和后期施工的两个衬砌上位于施工缝两侧进行对称钻孔;
2)在先期施工和后期施工的两个衬砌上所钻的孔上插入倒U型条,将先期施工和后期施工的两个衬砌连接,避免后期施工缝增大,影响防水效果;
3)在对所述第一衬砌施工混凝土时,在第一衬砌和所述第二衬砌之间的环向施工缝处设置防水带;
4)对所述第二衬砌进行施工,以使所述第二衬砌和所述第一衬砌将所述防水带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衬砌和第二衬砌之间设置遇水膨胀防水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倒U型条的材质为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施工缝为环形施工缝,则采用柔性防水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施工缝为纵向施工缝,则采用刚性防水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柔性防水带为橡胶防水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刚性防水带为钢板防水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施工缝防水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对施工缝进行堵塞与密封,防止渗漏,设有防水带,可以很好的贴合环向施工缝中的弯曲面,从而可以对环向施工缝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新旧地下建筑接头施工缝防水施工工艺,步骤如下:
1)在先期施工和后期施工的两个衬砌上位于施工缝两侧进行对称钻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徽都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徽都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93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井盖
- 下一篇:一种地铁车站吊装孔封堵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