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受阻情况下数据的上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93920.9 | 申请日: | 2018-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0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承柬;吴春林;潘志亮;王乐;朱海鹤;陈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传 心跳数据 数据上传 受阻 预设 周期性采集 防盗标签 同类设备 发送 保存 受阻状态 重新开始 周期开始 采集 覆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受阻情况下数据的上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上传周期开始后周期性采集并保存本设备需上传的心跳数据;在本数据上传周期的第一至第二预设时间期间接收并保存预设类型设备对外发送的心跳数据;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判断本设备是否处于可上传数据的状态,若是则上传数据并重新开始数据上传周期,否则继续周期性采集并循环覆盖保存心跳数据并对外发送最近次采集的需上传的心跳数据。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当设备处于信号受阻状态时,可通过将心跳数据发送至附近的信号无阻同类设备,使该同类设备上传数据时顺带上传信号受阻的防盗标签的心跳数据,变相的使信号受阻的防盗标签上传心跳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受阻情况下数据的上传方法。
背景技术
从2G到4G,移动通信网络都只是为了连接“人”而生,人们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实时性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物的需求的演变,移动通信网络产生了物联网这只分支,这只分支正在面向连接“物”而演进,而且与“人”的连接不同,物联网的流量模型不再是以下行为主,可能是以上行为主。
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可将物联网业务进行高、中、低速的区分:
高速率业务:主要使用3G、4G技术,例如车载物联网设备和监控摄像头,对应的业务特点是要求实时的数据传输;
中等速率业务:主要使用GPRS技术,例如居民小区或超市的储物柜,使用频率高但并非实时使用,对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远不及高速率业务;
低速率业务:业界将低速率业务市场归纳为LPWAN市场,即低功耗广域网,多数情况下通过GPRS技术勉力支撑,从而带来了成本高、影响低速率业务普及度低的问题。而低速率业务市场其实是最大的市场,如建筑中的灭火器、居民楼中的水表电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各种监测器,此类设备在生活中出现的频次很低,但是汇集起来的设备总数却很巨大。这些设备的数据对实时性的要求往往不高,根据不同用途数据上传周期可以为预设的几分钟、半小时、1小时不等,每个数据上传周期内还可以有多次数据采集。目前国内低速率业务物联网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采用NB-IOT技术,其特点是:覆盖广、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
大部分的NB-IOT技术或GPRS技术应用在静态的事物,每隔一定周期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对应的数据平台,但是也有小部分结合定位模块应用在动态低速移动的人或物上,比如定位老人或小孩的手表,比如定位防止电动车被盗的防盗标签,这些应用场景往往随之带来一些问题,也就是这些移动的人或物可能会进入一些信号不好的区域或建筑物,或者速度过快等等原因导致携带或安装的电子设备信号受阻无法连接网络上传数据,虽然这些应用场景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不高,但是长期失联的情况仍是无法接受的。
发明内容
为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受阻情况下数据的上传方法,可使设备在信号受阻的情况下通过其他方式上传数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信号受阻情况下数据的上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上传周期开始,周期性采集并保存本设备需上传的心跳数据;
判断本数据上传周期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则进入下一步;
接收并保存预设类型设备对外发送的心跳数据;
判断本数据上传周期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时间,若是则进入下一步;
判断本设备是否处于可上传数据的状态,若是则上传所有保存的待上传数据并在确认数据上传成功后重新开始数据上传周期,否则进入下一步;
继续周期性采集并循环覆盖保存本设备的心跳数据;
数据保存后判断本设备是否处于可上传数据的状态,若是则上传所有保存的待上传数据并在确认数据上传成功后重新开始数据上传周期,否则进入下一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3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