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定咬合桩是否咬合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76496.7 | 申请日: | 2018-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6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魏纲;王辰;郑阳林;董北北;齐永洁;黄时雨;苏鑫杰;郝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 地址: | 31001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定 咬合 是否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定咬合桩是否咬合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清除地面杂物,填平沟槽;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计算排桩中心线坐标,使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放样;3)混凝土导墙施工;4)桩机就位,待导墙强度足够高时,拆除模板,重新定位放样排桩中心位置;桩机就位后抓斗取土,下压套管,如此循环下去,直至达到孔底设计孔深;5)吊放钢筋笼;6)灌注混凝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简单、易于操作,只需将一定量的混凝土与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和搅拌均匀即可;本发明根据抓斗挖孔出土,可直接得出结果,分析结果简单明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中基坑开挖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判定咬合桩是否咬合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基坑工程的发展尤为迅速,正朝着大深度、大面积方向发展。基坑工程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一直以来都是工程界的一个难题。基坑的开挖需要保证基坑变形在控制范围之内,在确保基坑本身安全性的同时充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常见的基坑围护形式有水泥搅拌桩、地下连续墙、拉森钢板桩等。其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效果不稳定,防水效果不佳;地下连续墙的防水效果很好,但是造价太高;拉森钢板桩则表现出承载力不足,易倾覆、易渗漏等缺点。而作为基坑支护新形势的咬合桩具有施工效率高、防渗性能和支护性能较好、成桩质量高、对沉降变形易于控制、造价低及施工较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而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咬合桩底部是否咬合不得而知,当桩底部未完全咬合时,其止水和挡土的功效就无法充分发挥,坑外的土体和水均会通过非咬合段的空隙进入基坑内部,影响正常的基坑施工,甚至可能造成涌水涌泥的安全事故,造成基坑的坍塌失效。
综上所述,咬合桩的施工目前缺少一种可以清楚明了判断桩底部是否咬合的方法,对咬合桩底部的咬合与否的判断存在不足,亟需一种咬合桩施工工艺,可以更快捷、更清楚地判断桩是否完全咬合,是否需要进行修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判定咬合桩是否咬合的施工方法。
这种判定咬合桩是否咬合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清除地面杂物,填平沟槽;
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计算排桩中心线坐标,使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放样;
3)混凝土导墙施工:包括沟槽开挖、钢筋绑扎、模板施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沟槽采用人工开挖,将中心线引入沟槽中,确保导墙中心线正确;沟槽开挖完成后,绑扎和布置钢筋;最后模板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4)桩机就位,待导墙强度足够高时,拆除模板,重新定位放样排桩中心位置;桩机就位后抓斗取土,下压套管,如此循环下去,直至达到孔底设计孔深;
5)吊放钢筋笼:成孔检测合格后,进行钢筋笼安放工作,吊放之前需对钢筋笼进行检查工作,如直径、尺寸、焊点是否变形等,最后保证达到正确设计孔深;施工位置位于素混凝土B1桩和素混凝土B2桩之间,与素混凝土B1桩及素混凝土B2桩相互咬合;钢筋笼与素混凝土B2桩及素混凝土B3桩咬合,如此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4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护桩及构成的支护排桩
- 下一篇:多层钢支撑中的下层钢支撑的拆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