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外柔性可穿戴加热片、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57694.9 | 申请日: | 2018-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8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江;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王茹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柔性发热体 加热膜 碳材料 碳材料层 可穿戴 柔性绝缘材料 湿法涂布 加热片 远红外 电极 应用 耐高温绝缘层 叉指电极 电极设计 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 加热领域 平行电极 低电压 发热体 压设备 相背 固化 绝缘 密封 发热 驱动 合并 | ||
1.一种远红外柔性可穿戴加热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柔性发热体和柔性绝缘材料层,所述柔性发热体电性连接有电极,所述柔性发热体包括碳材料加热膜,所述碳材料加热膜包括碳材料层、设于碳材料层两端和/或两侧的平行电极或叉指电极以及覆设于碳材料层两侧的耐高温绝缘层;
将所述柔性绝缘材料层设于所述柔性发热体相背对的两侧,采用快压或传压设备进行压合并固化,从而实现所述发热体和电极的密封与绝缘;
其中,所述碳材料加热膜由湿法涂布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加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材料层材料分散于水性或油性高分子溶液中,通过精密涂布的方式经烘干后形成所述碳材料加热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密涂布包括以逗号刮刀、狭缝挤出、微凹涂布和网纹涂布中的任一种技术将碳材料层材料涂布于可剥离的衬底表面;优选的,所述可剥离的衬底包括离型膜、PP膜、PE膜、PET膜和PI膜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碳材料层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石墨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尤其优选为碳纳米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采用多点电极串联和/或并联设置,并且所述电极以双股线的形式引出,形成双股线电极;优选的,所述电极包括金属箔或导电浆料经印刷形成的导电线路。
5.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远红外柔性可穿戴加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发热体以及密封包覆于所述柔性发热体相背对的两侧的柔性绝缘材料层;以及,与所述柔性发热体电性连接的电极;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柔性发热体均匀排布于所述柔性绝缘材料层之间,且至少两个所述柔性发热体并联连接;所述柔性发热体包括碳材料加热膜,所述碳材料加热膜包括碳材料层、设于碳材料层两端和/或两侧的平行电极或叉指电极以及覆设于碳材料层两侧的耐高温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红外柔性可穿戴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层的厚度为0.1μm~100μm;优选的,所述碳材料层包括基于sp2杂化结构碳材料的膜状导电材料层,所述膜状导电材料层的表面电阻为0.01Ω/sq~10Ω/sq,驱动电压≤12V,功率为5~10W;优选的,所述碳材料层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石墨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尤其优选为碳纳米管。
7.根据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柔性可穿戴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采用多点电极串联和/或并联设置,并且所述电极以双股线的形式引出,形成双股线电极;优选的,所述电极包括金属箔或导电浆料经印刷形成的导电线路;优选的,所述电极与耐热导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红外柔性可穿戴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绝缘材料层采用柔性织物、涤纶、PU和硅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为柔性织物和/或硅胶;优选的,所述柔性绝缘材料层与所述柔性发热体相互压合并固化,从而实现所述发热体和电极的密封与绝缘;
优选的,所述柔性发热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材料膜层和第二绝缘材料膜层,且所述第一绝缘材料膜层和第二绝缘材料膜层的边缘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双股线电极和耐热导线与第一绝缘材料膜层、第二绝缘材料膜层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
9.根据权利要求5-6、8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柔性可穿戴加热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温控器、温度传感器及调温的USB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柔性绝缘材料层表面,且与所述智能温控器电性连接,所述远红外柔性可穿戴加热片还与移动电源连接;优选的,所述智能温控器还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769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拼接安装的铸铜加热板
- 下一篇:一种电伴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