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程隧道通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50356.2 | 申请日: | 2018-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8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高华;张传银;王强;杨德龙;王先锋;牛惠霞;马国俊;姜松朴;娄晓钊;张杰;刘涛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高华 |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轩文君 |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管 卡箍 交通工程 驱动装置 隧道通风 驱动 蜗轮蜗杆机构 锥形内齿圈 便于拆装 步进装置 朝上设置 第一丝杆 配合锥面 人力物力 施工成本 锥面齿轮 齿轮 抱合 抱紧 反转 滑轨 扣盖 两组 下端 置入 升降 分管 施工 运输 统一 管理 | ||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隧道通风装置,本发明通过在升降台上设置V形支座,将带有T形滑块的风管置入支座内,分管设置锥形内齿圈,采用与之配合锥面齿轮,使锥面齿轮受到驱动装置的驱动完成反转以及上升的动作,无论风管上的T形滑块的位置在哪,驱动装置均可实现将其朝上设置然后挂在第一滑轨的下端,再风管由右侧的第一丝杆驱动第一卡箍抱紧两风管,左侧的蜗轮蜗杆机构驱动步进装置使第二卡箍抱合在一起,两组第二卡箍上的卡扣盖合在一起,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便于统一的管理和运输,同时,本装置上的风管便于拆装,适于循环使用,符合绿色施工的主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骨交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交通工程隧道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隧道施工中,空气污染极为严重,隧道内的钻孔施工,为隧道内的空气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同时由于隧道的结构局限性,大量的粉尘及空气污染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重要的影响。
而现有的交通工程隧道通风装置基本上都是是依靠外接电力驱动风机为隧道通风,可是面长距离的隧道通风,需要铺设非常长的通风管道,随着隧道开挖面的深入,伸入到工作面进行通风管道的铺设极为麻烦,费时费力,将管道输送至工作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拆装起来非常麻烦,不利于循环使用,不切合文明施工的主题,大大提高成本投入的同时还占用大量的劳动力。
因此,我们急需研发了一种新的交通工程隧道通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通工程隧道通风装置,有效地解决了长直隧道中通风管道随着开挖面的伸入,铺设起来费事费力,拆装麻烦,运输不便,且不能循环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方案为:交通工程隧道通风装置,包括底板、顶板、支撑柱和风管,底板,顶板和支撑柱构成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端连接有两组横向间隔设置沿纵向延伸朝后方倾斜的滑道,所述底板上方设有置于顶板下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升降装置,满足其可驱动支撑板上下移动条件,所述支撑板上横向间隔设置有两组纵向延伸的V形支座,两组所述V形支座与两组滑道相匹配,所述底板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挡板之间的距离与风管的长度匹配,满足风筒受两侧挡板的限制可以沿滑道落入两V形支座内的条件,其中左侧挡板向后延伸,满足其可卡挡风管向后的位移的条件;
所述底板的上方水平设置有置于支撑板右侧且置于顶板下方的固定板,所述风管的内壁上周向连接有锥形内齿圈,所述固定板上端沿左右方向滑动穿设有一与所述锥形内齿圈匹配的锥面齿轮,所述锥面齿轮的右端同轴心设置有滑动穿设在固定板上端的长齿轮,所述锥面齿轮和长齿轮的转轴之间连接有调节装置,满足调节装置可使锥面齿轮和锥形内齿圈顺利啮合的条件,所述长齿轮的右侧轴端转动连接一沿左右方向滑动穿设在固定板上端的方杆,所述方杆前后端面的右侧铰接有两组过渡杆,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转动连接一前后方向设置的曲柄,两组所述过渡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曲柄前后端面的外圆周边缘处,所述长齿轮啮合有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端且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单向齿轮,所述第一单向齿轮的输入轴、所述曲柄的输入轴和升降装置的输入轴均经连接在低底板上的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装置满足分别交替驱动三者进行转动的条件,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控制单元,所述风管外侧壁的中心位置沿径向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远离风筒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为曲面,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处于T形滑块下方的弹性柱销,所述弹性柱销内设置有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连接上述控制单元,满足弹性柱销可受T形滑块的挤压触发压电传感器经控制单元控制驱动装置的驱动对象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高华,未经杨高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03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