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邮件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14187.7 | 申请日: | 201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3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武;孙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邮件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邮件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检测方法包括:提取待检测邮件的头部信息中的From字段,并从所述From字段中解析发件人的邮件域,作为所述发件人的标记邮件域MDN;提取待检测邮件的头部信息中的Received字段,并从所述Received字段中解析所述发件人的真实邮件域MSDN或者真实IP地址;基于所述标记邮件域MDN和所述真实邮件域MSDN,判定所述待检测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或者,基于所述标记邮件域MDN和所述真实IP地址,判定所述待检测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本发明能够有效检测虚假邮件发件人的垃圾邮件,为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监控以及网络在线取证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垃圾邮件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邮件依然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都基于一个基本的假设:邮件发送者是可信的。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系统日益普及,电子邮件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垃圾邮件泛滥,大多数邮箱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垃圾邮件,将严重干扰用户正常使用邮件系统,甚至给用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常用的反垃圾邮件技术多种多样,如黑白名单技术、过滤技术以及增强认证技术等。另外,还有些技术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端分别设置各种垃圾邮件过滤机制,来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更高级别的应对垃圾邮件的技术还有雅虎提出的Domain Key以及Eric Raymond提出的Sender Policy Framwork(SPF)等,但均依赖于邮件本身的内容及特征等。
然而事实上,垃圾邮件制造者的主要目的是向邮件接收人推送广告及其它信息,无需收件人进行回复。同时,为了躲避各种过滤手段,每次都临时随机构造一个虚假的发信人地址来发送邮件,使得黑白名单技术与基于内容与特征的过滤技术等失效。此类垃圾邮件被称为虚假邮件发件人的垃圾邮件(Counterfeit Sender Spam,CSSpam)。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邮件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以有效检测虚假邮件发件人的垃圾邮件,为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监控以及网络在线取证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邮件的检测方法,包括:
提取待检测邮件的头部信息中的From字段,并从所述From字段中解析发件人的邮件域,作为所述发件人的标记邮件域MDN;
提取待检测邮件的头部信息中的Received字段,并从所述Received字段中解析所述发件人的真实邮件域MSDN或者真实IP地址;
基于所述标记邮件域MDN和所述真实邮件域MSDN,判定所述待检测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
或者,基于所述标记邮件域MDN和所述真实IP地址,判定所述待检测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标记邮件域MDN和所述真实邮件域MSDN,判定所述待检测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标记邮件域MDN与所述真实邮件域MSDN是否一致,若否,则判定所述待检测邮件为垃圾邮件,若是,判定所述待检测邮件为非垃圾邮件。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标记邮件域MDN和所述真实邮件域MSDN,判定所述待检测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初始化发件人邮件域集合S_DN;
基于所述真实邮件域MSDN,进行DNS的邮件域正向查询,获取所述真实邮件域MSDN所在邮件系统的所有邮件域,添加到所述发件人邮件域集合S_DN中;
通过判断所述标记邮件域MDN是否包含在所述发件人邮件域集合S_DN中,确定所述待检测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4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