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持花形的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79480.4 | 申请日: | 2018-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3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栗本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双版纳系云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66100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菊花 红茶 花形 制备 壳聚糖水溶液 佛手柑精油 熏蒸处理 冲泡 烘焙 喷施 成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持花形的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喷施壳聚糖水溶液、进行佛手柑精油熏蒸处理,然后进行包裹成型并进行烘焙处理,获得了一种可以在冲泡后保持菊花完整花形且具有浓郁菊花香味和香醇红茶风味的菊花红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持花形的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主要的饮用方式为沸水冲泡。菊花具有明目清新祛火的功效,已被用于制备各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茶饮品。因此,将传统的茶叶和菊花进行互配制备混合茶,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制茶方式。中国专利CN 107751460 A提供了一种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保留了香醇的红茶味,还具有浓郁的菊花花香,并提升了茶的保健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冲泡后的茶的外形也越来越注重。
中国专利CN 103621736 B提供了一种黄菊花茶的加工方法,可以使得茶叶具有完整的呈朵外形,香味和口味优良。这种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制茶工艺而言,可以使得花形得到较好的保持。
中国专利CN 1103757A提供了一种菊花型固形茶的生产方法。不过该方法是通过模具将其中菊花固定,简单的将菊花置于传统茶叶之中。该方法所得茶在经冲泡后,菊花不易伸展,且菊花味十分的淡,影响了其口味和外观。
因此,如何制备一种在冲泡后可以保持菊花优美造型且具有浓郁菊花味的菊花红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花形的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干净新鲜菊花喷洒重量分数为0.02-0.05%的壳聚糖水溶液,之后摊晾,控制水含量为75-80%,然后置于密闭容器中于30-35℃进行熏蒸1.0-1.5h;所述壳聚糖水溶液的喷洒用量为每千克菊花100-130ml;进行所述熏蒸处理时,所用的熏蒸剂为佛手柑精油,佛手柑精油的用量为100-120ml/m3;
(2)、将发酵好的红茶揉成条状,捆绑成半包围空间,并将步骤(1)所得物置于所述半包围空间中,然后挤压成球形;
(3)将步骤(2)所得物进行三次烘焙处理:第一次烘焙处理的烘焙温度为75℃,烘焙时间为3h,之后室温冷却,放置2h;第二次烘焙处理的烘焙温度为50-60℃,烘焙时间为5h;第三次烘焙的烘焙温度为120℃,烘焙时间为90s。
在本发明中,我们发现通过喷施壳聚糖水溶液,并利用佛手柑精油熏蒸,可以较好的保持冲泡后菊花的形状。壳聚糖和佛手柑精油是常用的杀菌物质,发明人起初仅是为了进行一定程度的灭菌处理,但后续发现利用上述物质进行本发明相应的处理对于冲泡后菊花的形状保持得比较好。为了验证这样的操作是花形保持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删减利用壳聚糖水溶液或佛手柑精油处理的步骤,结果发现所得产品在冲泡后,菊花的伸展情况较差,难以形成完整的花朵展开形状。
我们猜测,壳聚糖的加入,在一定程度在赋予了花瓣面的“粘性”,使其在压制的过程中,避免花瓣面的折叠损伤。至于佛手柑精油的影响机制,也许是与壳聚糖发生了一定的结合,增强了这种保护效应。由于这是一个偶然的发现,至于其它精油是否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目前还不清楚。我们在有限的实验中,仅将佛手柑精油替换为玫瑰精油,但并不出现本发明在促进冲泡后菊花花形展开的效果。
在对如何制备含有浓郁菊花香味的菊花红茶方面,经过反复摸索,我们发现烘焙过程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如果进行恒温一次性烘焙,如在75℃下连续烘焙5-8个小时,然后进行高温(120℃)提香,则红茶风味过于浓郁,菊花香味显得很淡,乃至很难品尝出来。我们发现,如果在提香烘焙之前,先在较高温度(75℃)中烘焙较短时间(3h),冷却后,再在较低温度(50-60℃)烘焙较长时间(5h),有利于平衡红茶风味和菊花风味,使得菊花风味得以较好的凸显,但又不失红茶的香醇口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双版纳系云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西双版纳系云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9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饮品
- 下一篇:黄芩普洱茶膏及其制备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