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凤丹的移栽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60541.2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1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任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克雷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9 | 代理人: | 张祥明 |
| 地址: | 27203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栽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凤丹的移栽装置及方法,包括横向的手柄杆和与所述手柄杆的中部连接的竖直管,在所述竖直管的中段外管壁上设有法兰盘,在所述法兰盘下方的外管壁上套接有轴管,所述轴管的左、右外侧壁上分别设有横直臂,在两个横直臂的两个端头部分别向下连接有左立杆和右立杆,在所述左立杆的下端安装有左大轮、左小轮,在所述右立杆的下端安装有右大轮、右小轮,所述竖直管的下端部设有夹持端,位于所述轴管下侧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轴端安装有伞状齿轮,所述伞状齿轮与所述轴管下端的伞状齿啮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技术上可靠,减少对人员技术的要求,大大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凤丹的移栽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不仅是美化环境的理想花卉,而且牡丹根皮,又名丹皮,还是传统的中药材,常用于凉血祛瘀。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止血、祛瘀血、清热解毒、镇静、镇痛、解痉等功能,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等功能。
‘凤丹’品种群是由杨山牡丹在药用栽培的过程中逐步演化,根据根皮性状人工筛选形成的栽培牡丹品种群。凤丹作为牡丹的分支,除油用作物外,还兼具牡丹的其他功能,主要表现为观赏功能、药用功能、美肤功能和保健功能。
凤丹功能多样,浑身是宝,为充分利用好凤丹各部分功能,发挥各品种特点,将凤丹产业打造成一个多功能、高产值的综合产业,提高栽培过程中凤丹苗的移栽成活率则变得至关重要。
凤丹定植株行距一般为30cm×80cm,或者40cm×60cm,或者40cm×(80+30)cm 宽窄行移栽,初植密度每亩3000株左右。也可以选择株行距20cm×60cm的大密度栽培,每亩5500株左右,1-2年后隔一株移除一株。株行距的选择,宜考虑方便小型农机(机械除草等)在大田中的使用。
凤丹成活的判断标准之中,判断凤丹真正成活的唯一标准在于移栽后的凤丹苗是否萌发大量的新根(毛细根)。每年凤丹新根的大量生长只有两次:一次在秋天霜降前,地温低于25℃时开始生长;二次大量生长在开春,地温高于5℃时。秋天萌发新根,是春天萌根的基础,如果秋天没有萌根,春天也很难大量长根。凤丹移栽后就算没有新生根,开春后它仍然会正常发芽、抽枝、甚至开花,然而进入夏季就开始出现枯萎死亡,在业内被称之为“假活”现象。
移栽时不可过深或过浅,尤忌过深,过深叶子发黄,植株发育不旺,根颈容易霉烂;过浅,根颈露出地面,不利于分枝,夏季暴晒容易死亡,同时生根也少。一般须根多者可浅些,只有少数几条粗根的宜深些。通常的栽植方法是:栽植时用铁锨插入地面,别开一个深度为25-30㎝的移栽穴,将凤丹苗放入穴内,使根系舒展,切忌根卷曲、重叠、不与土壤接触;穴内填土后将凤丹苗上提,使根颈部低于地面2cm左右,然后踩实使根土密接,防止风大的地方灌入根部,将凤丹肉质根风干而死。苗木宜直栽,不宜斜栽,栽后应立即灌透水,待水下渗后,再用土填平。根过长的苗,可剪除一部分,以移栽后根部不卷曲为准,这样使待移栽的植株长度保持一致,有利于移栽中的规范操作,然而,现有的移栽中,单纯依赖人工操作无法做到规范统一,不仅费事费力,而且增加生产成本,也难以保障成活率。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0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科研用途的水稻精准直播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移栽机分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