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含油污泥封窜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59873.9 | 申请日: | 2018-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5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亦博;郝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亦博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9K8/46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张兵兵 |
| 地址: | 473400 河南省南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污 泥封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含油污泥封窜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含油污泥10‑35份、油井水泥7‑23份、粉煤灰8‑21份、元明粉0.3‑0.7份、氢氧化钙1.3‑5.7份、氢氧化钠0.3‑1.1份、聚丙烯酰胺0.05‑0.1份。本发明的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在进行封堵气(汽)窜的同时可以处理掉更多种类的含油污泥,解决了含油污泥的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含油污泥封窜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成分复杂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国内外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主要采用热解吸调质-机械分离处理技术、热水洗涤、焚烧技术、微生物处理等技术,但这些技术存在处理工艺复杂、经济效益差、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而我国稠油油田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或蒸汽驱之后,地层亏空严重,往往形成汽窜通道,需要对其封堵或调剖。因此,近年来国内各大油田将含油污泥的处理问题与调剖需求相结合,开展了含油污泥调剖剂的研究。
目前发展的含油污泥调剖剂可以分为5种体系,即含油污泥乳化悬浮体系、含油污泥固化体系、凝胶颗粒型含油污泥体系、有机凝胶型含油污泥体系以及含油污泥聚合物溶液体系。热采井调剖封窜剂需满足耐高温、强度高等特征,只有含油污泥固化体系能满足要求。含油污泥固化体系,就是在含油污泥悬浮体系中另外加入不同类型的固化剂,通常是无机固化剂,提高含油污泥调剖剂的封堵强度和耐温性。
用于热采井调剖封窜的含油污泥固化体系成分较简单,主要由含油污泥、固化体系和悬浮剂组成。固化体系的固化能力和适应性,决定了污泥调剖封窜剂的强度、污泥用量等性能。目前,国内进行过很多可用于热采井调剖封窜的污泥封窜剂的研究。
申请公布号为CN10189886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油泥无机复合调剖剂,主要由含油污泥、水泥、粉煤灰、缓凝剂、固化剂、表面活性剂经混合配制而成,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为:含油污泥10~15份,水泥5~25份,固化剂0~10份,缓凝剂0~10份,表面活性剂0~0.2份,该专利的含油污泥无机复合调剖剂所用含油污泥比例较小,只占总剂量的10-15%,占固含量的40%以内,不能大量消耗污泥;而且固化强度不高,仅在0.7MPa以内。
中国石油大学常国胜的硕士论文《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中介绍了一种热采含油污泥调剖剂,用稀土矿粉做固化剂,污泥占固含量的2/3,抗压强度达到1MPa,但是稀土矿粉成本高,为水泥类固化剂的数十倍,不适合大剂量应用,而且所用污泥含油量不到2%,限制了含油污泥的使用范围,对于含油较高(10%以上)的污泥效果如何,尚不确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该封窜组合物使用方法简单且具有好的封窜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封窜剂,该封窜剂中含油污泥使用量高且高温处理后仍具有好的抗压强度。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含油污泥封窜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含油污泥封窜剂在石油热采过程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含油污泥10-35份、油井水泥7-23份、粉煤灰8-21份、元明粉0.3-0.7份、氢氧化钙1.3-5.7份、氢氧化钠0.3-1.1份、聚丙烯酰胺0.05-0.1份。
上述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含油污泥、油井水泥、粉煤灰、元明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聚丙烯酰胺混匀即得。
上述含油污泥封窜组合物,使用时将其与水混合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亦博,未经李亦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98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愈合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轻质复合混凝土板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