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08008.1 | 申请日: | 2018-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0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刘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闫焕娟;宋志强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防撞梁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该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连接盒以及连接板,前防撞梁沿汽车的车身宽度方向布置,连接盒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在前防撞梁的后侧面,并且连接盒的盒体外部具有贴合在前防撞梁的端面的连接翼板,连接板可拆卸地装设于汽车的车身骨架的前竖梁,并且连接盒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表面。该前防撞梁总成通过固定连接的前防撞梁和连接盒进行溃缩吸能,并由固定连接在连接盒的连接板可拆卸地装设于车身骨架的前竖梁,以便于该前防撞梁总成的拆卸安装及碰撞后的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碰撞性能对汽车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身骨架轻量化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在轻量化的设计要求下还需要提升汽车的碰撞性能和刚度,确保汽车的安全性能。
前防撞梁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铝合金框架式车身骨架的一部分,不仅要求能够充分吸收前碰力,还要求在发生碰撞后,能够牢固地连接在车身骨架上、并可便捷地拆卸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该前防撞梁总成通过固定连接的前防撞梁和连接盒进行溃缩吸能,并由固定连接在连接盒的连接板可拆卸地装设于车身骨架的前竖梁,以便于该前防撞梁总成的拆卸安装及碰撞后的更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包括:
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沿汽车的车身宽度方向布置;
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后侧面,并且所述连接盒的盒体外部具有贴合在所述前防撞梁的端面的连接翼板;和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汽车的车身骨架的前竖梁,并且所述连接盒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盒的盒体内部具有溃缩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溃缩腔内的连接筋,其中,所述连接筋被布置为:在所述连接盒受到来自所述前防撞梁的碰撞力时,引导所述连接盒产生使所述连接翼板挤压所述前防撞梁的端面的压溃变形趋势。
可选地,所述连接筋包括:
冲击力主传递筋,所述冲击力主传递筋连接在所述连接盒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以在所述连接盒的溃缩过程中将所述碰撞力向所述连接板传递;
冲击力副传递筋,所述冲击力副传递筋连接在所述连接盒的前侧壁和内侧壁之间,以在所述连接盒的溃缩过程中将所述碰撞力的分力传递至所述连接盒的内侧壁、并使所述连接盒的内侧壁的溃缩程度高于所述连接盒的外侧壁的溃缩程度;和
翼板内摆导向筋,所述翼板内摆导向筋连接在所述连接盒的外侧壁与后侧壁之间,以在所述连接盒的溃缩过程中引导沿所述外侧壁伸出的所述连接翼板产生向所述前防撞梁的端面摆动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连接筋进一步包括:
内侧溃缩导向筋,所述内侧溃缩导向筋连接在所述连接盒的内侧壁与后侧壁之间,以在所述连接盒的溃缩过程中引导所述连接盒的内侧壁随所述分力变形。
可选地,
所述冲击力副传递筋的前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盒的前侧壁与所述冲击力主传递筋的交汇处,后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盒的内侧壁与所述内侧溃缩导向筋的交汇处;
所述翼板内摆导向筋的前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盒的外侧壁与前侧壁的交汇处,后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盒的后侧壁与所述冲击力主传递筋的交汇处;
所述内侧溃缩导向筋的后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盒的后侧壁与所述冲击力主传递筋、所述翼板内摆导向筋的交汇处。
可选地,所述连接盒的顶面和底面均呈开口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80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