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中度盐碱地苜蓿移栽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00795.5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2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铁军;申玉华;康俊梅;龙瑞才;吕会刚;杨青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赤峰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度 盐碱地 苜蓿 移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轻中度盐碱地苜蓿移栽方法,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包括对待移栽苜蓿的苜蓿根部进行截断处理,使苜蓿根长度大于20cm,得到处理后的移栽苜蓿;对苜蓿田开挖移栽穴,使移栽穴深度大于所述苜蓿根长度,同时将开挖移栽穴时的土壤进行破碎处理,得到原土土壤;将处理后的移栽苜蓿移至移栽穴中,并使用经过破碎处理的原土土壤依次对其进行根底部固定处理、根部填埋处理和防板结处理,完成苜蓿移栽。本发明方法简单,不需要使用肥料,更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成活率均在85%以上,成本低,普适性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尤其涉及轻中度盐碱地苜蓿移栽方法。
技术背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苜蓿是苜蓿属植物的统称,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对我国的畜牧产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其对干旱的耐受能力强,尤其是对盐碱地的改良具有一定效果,例如毛勇等在“种植苜蓿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影响”中公开的试验及土壤理化数据可以看出,种植苜蓿对盐碱地的改良的确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盐碱地的碳酸盐与碱化程度高,植物存活率低,即便是在轻盐碱地种植作物,其出苗率仅在70%-80%范围内,中度盐碱地的出苗率更低。
为了通过种植苜蓿促进盐碱地的改良,提高我国土地利用面积,会进行大量的苜蓿移栽工作,然而由于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与壤土、沙壤土等不同,浇水后容易板结,移栽后容易造成跑风漏熵,苜蓿根颈裸露,从而导致苜蓿移栽成活率大幅度降低,成活率仅为50%左右,不利于盐碱地种植苜蓿研究工作的开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轻中度盐碱地苜蓿栽培方法,本发明方法可以使土壤与苜蓿根和根颈紧密结合,避免板结、地裂,减少浇水次数,进而使轻中度盐碱地上苜蓿移栽的成活率达到85%以上。
为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轻中度盐碱地苜蓿栽培方法,包括:
对待移栽苜蓿的苜蓿根部进行截断处理,使苜蓿根长度大于20cm,得到处理后的移栽苜蓿;
对苜蓿田开挖移栽穴,使移栽穴深大于所述苜蓿根长度,同时将开挖移栽穴时的土壤进行破碎处理,得到原土土壤;
将处理后的移栽苜蓿移至移栽穴中,并使用经过破碎处理的原土土壤依次对其进行根底固定处理、根部填埋处理和防板结处理,完成苜蓿移栽。
特别是,在进行防板结处理之前,要对根部填埋处理后的苜蓿进行灌溉。
其中,所述待移栽的苜蓿为二年生以上的苜蓿。
特别是,所述移栽的苜蓿为二年生以上,且处于分枝后期至现蕾后期阶段的苜蓿。
其中,所述截断处理是对根下部进行截断,保留根颈到根下部未截断部位之间的根长。
优选的,所述截断处理是对主根的根下部进行截断,保留根颈到主根下部未截断部位之间的根长。
其中,所述截断处理后的根长长度大于20cm,小于未截断时的主根长。
优选的,所述根长的长度为20-30c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根长的长度为21-28cm。
其中,所述移栽穴之间的穴距为行距60-100厘米,株距50-80厘米。
其中,所述破碎处理是对田间大块土壤进行破碎,使其呈肉眼可见的土壤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赤峰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赤峰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07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