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色抗紫外疏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80493.6 | 申请日: | 2018-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9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闫彪彪;邢铁玲;周青青;陈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6M15/37 | 分类号: | D06M15/37;D06M11/83;D06M101/10;D06M101/1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色 紫外 疏水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色抗紫外疏水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织物在含有金属离子的多巴胺水溶液中于30℃‑50℃浸渍,其中,织物为真丝织物或羊毛织物;将浸渍过的织物在0.1kg/cm2‑1kg/cm2压力下进行轧处理,轧余率为40%‑60%;将轧过的织物在氧化剂的水溶液中,于40℃‑60℃下处理20min‑50min,然后将处理后的织物洗涤后在60℃‑90℃下干燥,得到有色抗紫外疏水织物。本发明的有色抗紫外疏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原料环保易得,处理温度低、能耗少,生产流程短、效率高,便于工业化生产,产物集抗紫外、疏水效果于一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整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色抗紫外疏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真丝被誉为“纤维皇后”,具有珍珠般的柔和光泽,给人以富贵典雅的感觉,吸湿、透气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于高档服装面料及装饰品。而羊毛织物也是一种常见的保暖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对纺织品的要求已不再是驱寒保暖,而是既美观又具有多功能性。有色抗紫外疏水真丝绸或羊毛织物即可满足这类制品的要求。
专利CN 201710558475.6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品的抗紫外柔软整理剂、制备方法,采用甲基含氢硅油、丙烯酰胺和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为原料,氯铂酸做催化剂,合成中间体Ⅰ,将三聚氯氰和间苯二酚在三氯化铝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中间体Ⅱ,最后将中间体Ⅰ与中间体Ⅱ反应得到了抗紫外柔软整理剂,提升了织物的抗紫外能力。专利CN201610801962.6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品的超疏水与抗紫外整理剂、制备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硅溶胶,再用3-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溶胶进行改性,所得到的带有双键的改性硅溶胶再与长链脂肪烃丙烯酸酯和2-羟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进行反应,成功制备超疏水与抗紫外整理剂。专利CN 201510239861.X提供一种超疏水耐水洗的纺织品的制备方法,采用等离子技术先将纺织品表面的基团激活,然后将含有微纳米颗粒的喷雾覆盖在纺织品的表面,赋予纺织品超疏水的性能。但现有技术中,化学品用量较大,部分化学品含有或潜在含有毒性,且生产流程较为繁琐,反应时间长,不适合大规模生产集色泽抗紫外疏水于一体的功能性真丝绸。
此外,目前对织物的染色技术中,工艺复杂,能耗较高,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且制备的染色织物的牢度度、耐水洗性能、耐日晒牢度均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色抗紫外疏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原料环保易得,处理温度低、能耗少,生产流程短、效率高,便于工业化生产,产物集抗紫外、疏水效果于一体。
在一方面,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有色抗紫外疏水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30℃-50℃下,将织物浸渍在含有金属离子的多巴胺水溶液中,其中,织物为真丝织物或羊毛织物;
(2)将步骤(1)浸渍过的织物在0.1kg/cm2-1kg/cm2压力下进行轧处理,轧余率为40%-60%;
(3)将经步骤(2)轧过的织物在氧化剂的水溶液中,于40℃-60℃下处理20min-50min,然后将处理后的织物洗涤后在60℃-90℃下干燥,得到有色抗紫外疏水织物。
进一步地,真丝织物优选真丝电力纺、真丝素绉缎、真丝塔夫绸、真丝乔其纱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为真丝电力纺。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为2mmol/L-20mmol/L。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金属离子为铁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和锰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金属离子为铁离子和/或亚铁离子。本发明中,金属离子一方面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催化多巴胺的聚合反应,一方面作为络合剂使多巴胺与织物形成交联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还原,赋予织物疏水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未经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0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纤维网格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珊瑚绒织物纱线的浆纱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