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机械臂的关节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74602.3 | 申请日: | 2018-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9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程龙;邴振山;刘林林;黄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蚺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17/00 | 分类号: | B25J1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李唐明;顿海舟 |
| 地址: | 51148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骨架 驱动轮 减速器 机械臂 减速器输出轴 集成控制器 关节结构 固定区 连动轮 连接区 模块化 关节 连接器 驱动器 减速器输入轴 皮带传动连接 驱动器输出轴 驱动器连接 一侧边缘 闭合 驱动 拱形 安装盘 连动 同侧 转动 维护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机械臂的关节结构,其支撑骨架上部端面形成为拱形的连接区,下部端面形成为矩形的固定区,中部设置有驱动器,位于所述支撑骨架连动侧的驱动器输出轴上设有驱动轮,与所述驱动轮相对的支撑骨架另一侧形成为驱动侧,靠近所述连接区的支撑骨架上部设置有减速器,与驱动轮同侧的减速器输入轴上设置有连动轮,位于所述驱动侧的减速器上设置有减速器输出轴,减速器靠近减速器输出轴的一侧设有安装盘,所述驱动轮和连动轮通过闭合的皮带传动连接;支撑骨架下部设置有关节集成控制器,所述关节集成控制器与驱动器连接;靠近支撑骨架一侧边缘的固定区上设有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机械臂转动不精准,维护不方便,控制繁琐复杂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机械臂的关节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臂的出现帮助现代化的生产工艺过程有了更多种的操作方式,在一些特别领域中,如电子领域,机械臂可以对电子组件实现更为精准的安装,在一些生化技术领域中,特定的检测场所不宜有人员在场的环境中,机械臂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对现场的实时监控,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机械臂存在着许多不便之处。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803830A”),公开了一种七自由度力反馈液压驱动机械臂,包括液压控制组件和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六个依次通过旋转关节连接的第一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第三连杆组件、第四连杆组件、第五连杆组件和第六连杆组件,每个旋转关节均与一个液压油缸连接,每个旋转关节上均安装有编码器;第五连杆组件的前端装有力传感器,第六连杆组件的前端设置有双手指抓手,抓手的手指通过连杆机构与一夹手油缸连接;各个液压油缸的油路均与液压控制组件连接。尽管上述机械臂的适用范围很广,但是由于依靠液压驱动的关系,也使得该机械臂结构复杂,重量极大,成本较高,并且拆装不简便,一旦某一个部件损坏,必须对全部结构拆分进行维修。又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053156A),公开了一种七自由度仿生体感机械臂,包括第一至第七舵机,所述第一至第七舵机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并且相邻两个舵机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机械爪,其与所述第七舵机连接,通过第七舵机旋转驱动机械爪张开或夹紧;惯性系体感系统,其设置在人体手臂上,以检测人体手臂的运动;控制器,其与所述惯性系体感系统连接,获取人体手臂的运动,输出七路控制信号,控制七个舵机协调运动以实现模拟人体手臂运动。尽管该申请公布的技术方案结构操作精度高,灵活性强,但是该技术方案也有着一些缺陷,比如该技术方案为了实现高自由度,因此,由多个舵机相互垂直连接,但是这种连接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在进行维修的时候必须整体上进行拆卸,极为不便。
同时上述两个专利公开技术方案的机械臂,均是由一个控制系统分别对各个机械臂的关节(舵机)进行控制,进而达到移动的目的,而机械臂的关节(舵机)之间只有机械连接关系,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会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机械臂移动的状态下,计算出的方案也较少,在复杂环境下,或者有障碍物的情况下,难以计算出更为合适的机械臂转动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通过提供一种机械臂的关节结构,以提高机械臂的后期维护效果,以及机械臂的转动效率和适应性。并且每一个关节上都有独立的控制器,用以分别提升每个关节的精确转动的角度或复原速度,以及在遇到有障碍物等复杂的环境下,能做出多种适应的转动方案。在运行时多个关节可同时动作,快速的完成既定的动作要求。具体的,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纵向放置,所述支撑骨架的上部端面形成为拱形的连接区,所述支撑骨架的下部端面形成为矩形的固定区,所述支撑骨架的左右两侧端面分别设置关节外壳,所述关节外壳半封闭的覆盖在支撑骨架上,所述关节外壳包括左侧外壳和右侧外壳,所述左侧外壳与支撑骨架之间的左壳腔形成为支撑骨架的驱动侧,所述右侧外壳与支撑骨架之间的右壳腔形成为支撑骨架的连动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蚺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蚺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46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