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68973.0 | 申请日: | 2018-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2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高淑萍;朱航舰;叶换飞;牛丹;张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故障分量 输电线路 双端直流 换流站 发生故障 纵联保护 起动 保护装置 直流输电线路 电流传感器 电流量信号 采样频率 参考方向 电流计算 故障分量 故障数据 过渡电阻 两端电流 区内故障 区外故障 相位相反 直流线路 逆变 门槛 | ||
1.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换流站中,从本极直流输电线路侧的电流传感器中获得电流量信号;
步骤二,对从步骤一中获得的电流量信号进行计算,获得电流故障分量;
步骤三,计算所选数据窗长度的电流故障分量的和,大于起动门槛值时起动保护;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的电流故障分量,提取电流故障分量的相位;
步骤五,比较整流侧和逆变侧两端电流故障分量的相位,进行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故障、区外故障的判别:
当正极整流侧和逆变侧的电流故障分量相位相同时,为正极区内故障;当正极整流侧和逆变侧的电流故障分量相位相反时,为正极区外故障;
当负极整流侧和逆变侧的电流故障分量相位相同时,为负极区内故障;当负极整流侧和逆变侧的电流故障分量相位相反时,为负极区外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获得电流故障分量计算方法如下:电流故障分量等于故障后的测量电流值减去故障前N个周波的电流测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根据本极电流通过下式计算所选数据窗长度的电流故障分量的和:
其中:m=1,2,…,N;N为单位时间内采样点数,也就是起动元件数据窗所对应的采样点数;电流故障分量Δi=i-In,i为本极当前电流采样值,In为本极故障前正常运行电流值;kr为可靠系数,kr≥1,Iset为整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取Iset=0.1In,In为本极故障前正常运行电流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极故障前正常运行电流值In为门槛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采用希尔伯特变换、S变换或傅氏变换得到电流故障分量的瞬时相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发生正极区内故障时,两侧的电流故障分量均与参考方向一致,相位均为0°;在发生负极区内故障时,两侧的电流故障分量均与参考方向相反,相位均为-1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生正极整流侧区外故障时,整流侧的电流故障分量与参考方向相反,逆变侧的电流故障分量与参考方向一致,相位分别为-180°、0°;
在发生正极逆变侧区外故障时,整流侧的电流故障分量与参考方向一致,逆变侧的电流故障分量与参考方向相反,相位分别为0°、-180°;
发生双极区内故障时,正极两侧换流站的电流故障分量均与参考方向一致,所以相位均为0°;负极两侧换流站的电流故障分量均与参考方向相反,相位均为-1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混合双端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生区内故障时,不管是正极还是负极,其整流侧电流故障分量的方向均和逆变侧电流故障分量的方向一致,具有相同的相位;当发生区外故障时,不管是正极还是负极,其整流侧电流故障分量的方向均和逆变侧电流故障分量的方向相反,具有不同的相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89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