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方法及马铃薯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61827.5 | 申请日: | 2018-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2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汇;王丽;邢国;李进福;张俊莲;李元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25/00;A01G13/02;A01G13/00;A01C1/06;A01B79/02;A23L19/12;A01N57/16;A01N43/54;A01N43/36;A01N51/00;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宋南 |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膜下滴灌 种植 土壤 播种 灌水量 出苗 覆膜 灌水 并用 农作物种植 劳动效率 田间管理 药剂处理 有效防治 种薯处理 黑痣病 顶芽 薯块 种薯 病害 整地 杂草 施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方法及马铃薯,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种薯处理:提供带有1‑2个顶芽的种薯薯块,并用药剂拌种;(b)整地:施肥并用土壤药剂处理土壤;(c)播种:机械播种并覆膜;(d)田间管理:出苗后以膜下滴灌方式灌水,灌水量为45‑55m3/亩,间隔时间为10‑15天。本发明采用土壤药剂对土壤进行处理,可减轻马铃薯黑痣病及连茬病害的发生;采用覆膜技术,可有效防治杂草,并促进出苗;采用机械播种,劳动强度小,劳动效率高,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灌水,灌水量为45‑55m3/亩,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适宜种植规模的扩大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方法及马铃薯。
背景技术
在一些马铃薯种植区域,所产的马铃薯具有薯块大、薯皮光滑、薯形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口感好、耐运输和耐贮藏等特点。但由于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仅在350毫米左右,因此干旱仍极大的限制了马铃薯的产量。目前传统的马铃薯种植采用水渠灌溉,灌水量为80m3/亩,用水量大,并且灌溉不均匀,给干旱地区种植马铃薯大大增加了灌溉成本,并且采用人力和畜力劳作,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不仅增加了种植成本,更重要的是限制了种植规模的扩大发展。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人力和畜力劳作,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灌水量大,既增加了种植成本,又限制了种植规模的扩大发展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种薯处理:提供带有1-2个顶芽的种薯薯块,并用药剂拌种;
(b)整地:施肥并用土壤药剂处理土壤;
(c)播种:机械播种并覆膜;
(d)田间管理:出苗后以膜下滴灌方式灌水,灌水量为45-55m3/亩,间隔时间为10-15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施肥采用复合肥料;
优选的,所述复合肥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干鸡粪400-600份,撒可富三元复合肥50-150份,16%过磷酸钙50-150份,钙镁肥5-20份,尿素10-30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复合肥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干鸡粪450-550份,撒可富三元复合肥100-150份,16%过磷酸钙100-150份,钙镁肥10-20份,尿素20-30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肥料的用量为515-950kg/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土壤药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乐斯本150-250份、阿米西达20-80份;
优选的,所述土壤药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乐斯本150-200份、阿米西达20-60份;
优选的,所述土壤药剂的用量为170-330mg/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种薯为原种、一级种或商品种薯时,所述药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大生20-30份、甲基托布津30-40份、滑石粉950-1000份;
优选的,所述种薯为原种、一级种或商品种薯时,以每拌种100kg种薯计,所述药剂的用量为1000-1070g;
或所述种薯为原原种时,所述药剂按体积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2.5%适乐时40-50份,70%吡虫啉100-1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18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