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γ-TiAl预合金气雾化制粉电极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50923.X | 申请日: | 2018-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6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盛军;冯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钛坦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C22C30/00;C22C1/03;B22F9/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涓涓 |
| 地址: | 2121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电极棒 气雾化制粉 中间合金 预合金 熔炼 毛坯 真空自耗凝壳炉 粉末冶金领域 热等静压技术 水冷铜坩埚 真空自耗炉 闭合电极 电极压制 精度问题 内部缺陷 柱形电极 微量元素 感应炉 海绵钛 合金包 机加 铝粉 铝锰 铝铌 坯料 缩孔 缩松 铸锭 合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γ‑TiAl预合金气雾化制粉电极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领域。本发明采用铝粉、海绵钛、微量元素粉、铝铌合中间合金、铝鉬中间合金和铝锰中间等按比例成批次制备小合金包,通过电极压制,能够制备致密度高,满足熔炼要求的TiAl柱形电极坯料。采用真空自耗炉熔炼制备γ‑TiAl合金二次铸锭,通过真空自耗凝壳炉或水冷铜坩埚感应炉制备γ‑TiAl电极棒毛坯,利用热等静压技术闭合电极棒毛坯缩松缩孔等内部缺陷,经过机加处理解决电极棒尺寸精度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γ-TiAl预合金气雾化制粉电极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蚀性能好以及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的优点,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TiAl合金构件制备技术主要分为铸造、锻造、粉末冶金和3D打印等。其中铸造构件存在成分偏析、组织不均匀、存在冶金缺陷等问题,锻造构件存在合金利用率低,加工成本高的缺陷,而采用粉末冶金或3D打印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粉末冶金或3D打印技术制备TiAl合金均是以TiAl预合金粉末为原料制备TiAl合金的方法,因此TiAl预合金粉是满足粉末冶金和3D 打印技术制备TiAl合金构件关键,目前制备TiAl预合金粉末有效技术主要有惰性气体雾化法(简称气雾化法)、转盘雾化法以及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
气雾化技术制备的粉末具有纯度高、氧含量低、粉末粒度可控、生产成本低以及球形度高等优点,已成为高性能及特种合金粉末制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高质量气雾化用TiAl电极棒是利用惰性气体雾化制取高性能TiAl预合金粉的关键环节。气雾化电极棒常规采用锻造法制备,但锻造过程容易产生裂纹缺陷、制造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对TiAl预合金粉批量制备造成不利影响,较大限制了TiAl合金粉末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γ-TiAl预合金气雾化制粉电极棒,具体包括:铝42~48at%,铌1~9%,鉬0.5~3at%,锰0.5~3at%,微量元素0.1%~0.5%,余量为钛;所述微量元素为B、Y和Ce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钛为海绵钛;所述铌为铝铌中间合金中含有的铌,所述鉬为铝鉬中间合金中含有的鉬,所述锰为铝锰中间合金中含有的锰;所述铝为铝箔、铝粉、铝豆与铝铌中间合金、铝鉬中间合金、铝锰中间合金中含有铝的总和。
进一步地,所述铝粉质量比占铝含量的5%。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γ-TiAl预合金气雾化制粉电极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上述配比准备原材料:按照配比要求利用铝箔制备相同规格合金包,重量分布在2~3Kg。
步骤2,压制电极:在压制模具中均匀布合金包,扣合模具后压制γ-TiAl柱形电极坯料。
步骤3,焊接电极:在氩气保护焊箱中,将γ-TiAl电极坯料利用纯钛焊丝组焊成自耗熔炼电极。
步骤4,真空自耗熔炼制备铸锭:将组焊后熔炼电极利用真空自耗炉熔炼制备直径Ф220mm的γ-TiAl一次铸锭,机加工一次铸锭表面,去除表面反应层;在氩气保护焊箱中,将一次铸锭利用纯钛丝组焊成熔炼电极,使用真空自耗炉熔炼制备直径Ф220mm的γ-TiAl二次铸锭,并将铸锭表面去皮机加工。
步骤5,熔炼浇注:采用高纯石墨模具,利用熔炼设备熔炼γ-TiAl二次铸锭,并浇注制备γ-TiAl气雾化制粉电极棒毛坯。
步骤6,热等静压:将γ-TiAl电极棒毛坯置于热等静压炉中,在的氩气气氛中保温2~4h后随炉冷却出炉。
步骤7,成品加工:对γ-TiAl气雾化制粉电极棒毛坯进行机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钛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钛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09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