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铝镀层与镁合金表面结合力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28943.7 | 申请日: | 2018-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6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萌;陈俐蔓;贺严东;王桂香;曹萌;王艳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5D3/44 | 分类号: | C25D3/44;C25D5/42;C23C18/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铝镀层 结合力 镁合金表面 离子液体 电镀液 阴极 致密 电化学工作站 甲基咪唑氯 双脉冲电源 无水氯化铝 阳极 完全溶解 高纯度 镁合金 摩尔比 耐蚀性 盐离子 质量比 电镀 纯铝 丁基 添加剂 | ||
1.一种提高铝镀层与镁合金表面结合力的方法,以镁合金为阴极、纯铝片为阳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或双脉冲电源在离子液体电镀液中进行电镀;其特征是离子液体电镀液是采用如下方法得到的:将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与无水氯化铝按1:1.5~1:3的摩尔比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0.5~1g/L的质量比加入添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铝镀层与镁合金表面结合力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添加剂是以下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中的一种:
化合物A
其中R1代表含1~3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环,R2代表氢原子或羟基;
其中R3是-COOOH、-CH3、-CH2OH、-COOC4H9、-COOH3中的一种,R4是氨基、羧基、乙烷磺酸基、Cl、Br、I中的任意一种。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铝镀层与镁合金表面结合力的方法,其特征是:R3或R4中的一个是H。
4.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提高铝镀层与镁合金表面结合力的方法,其特征是进行电镀的具体参数为:阴阳极的面积比为1:1.5~1:3,阴阳极间的极距在0.5~3cm,电镀的操作温度为20~80℃,电镀时间为30~100min,电流密度为0.5~5A/dm2,搅拌速度为10~600r/min。
5.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提高铝镀层与镁合金表面结合力的方法,其特征是电镀之前对镁合金电极进行镀前处理,所述镀前处理具体包括将镁合金电极经过机械研磨,超声清洗,碱洗除油,酸洗活化、浸锌处理;机械研磨是用800、1200目碳化硅砂纸进行打磨;除油溶液是碳酸钠10~40g/L、氢氧化钠35~50g/L和磷酸钠5~10g/L的混合溶液,处理温度为70℃,处理时间控制在5~10min;活化溶液是10%磷酸,活化温度为室温,活化时间控制在5~10s;浸锌溶液含有硫酸锌10~36g/L,焦磷酸钾70~~100g/L,氟化钠6~10g/L,碳酸钠6~10g/L,酒石酸钾钠6~10g/L,浸锌时间控制在5~1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6.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铝镀层与镁合金表面结合力的方法,其特征是电镀之前对镁合金电极进行镀前处理,所述镀前处理具体包括将镁合金电极经过机械研磨,超声清洗,碱洗除油,酸洗活化、浸锌处理;机械研磨是用800、1200目碳化硅砂纸进行打磨;除油溶液是碳酸钠10~40g/L、氢氧化钠35~50g/L和磷酸钠5~10g/L的混合溶液,处理温度为70℃,处理时间控制在5~10min;活化溶液是10%磷酸,活化温度为室温,活化时间控制在5~10s;浸锌溶液含有硫酸锌10~36g/L,焦磷酸钾70~~100g/L,氟化钠6~10g/L,碳酸钠6~10g/L,酒石酸钾钠6~10g/L,浸锌时间控制在5~1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89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纳米镍基微柱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刷镀工艺方法及镀层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