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枝状荧光素钠-碘鎓盐可见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27087.3 | 申请日: | 2018-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宁春花;周弟;吉汪冲;程彦霖;董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C09D163/10;C09D167/06;C09D7/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李明;赵吉阳 |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枝 荧光 碘鎓盐 可见光 引发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枝状荧光素钠‑碘鎓盐可见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生色团荧光素钠与碘鎓盐结合,获得了一种电子转移型可见光敏引发体系,将其引入到树枝状化合物,极大地提高了可见光引发效率,同时具备绿色环保、相容性好、能耗低等特点。其作为可见光引发剂,用于引发不饱和树脂固化。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大分子可见光引发剂,将特定的树枝状荧光素钠‑碘鎓盐用于不饱和树脂固化聚合,获得的涂膜外观、硬度、光泽度、柔韧性均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引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树枝状荧光素钠-碘鎓盐可见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光固化技术已成为聚合物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光引发不仅能耗小,聚合效率高,同时对环境友好,现在已成为光固化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由于紫外光的能量远远高于可见光,所以目前紫外光引发剂的发展更为成熟。然而紫外光引发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紫外光作用于人体,会令人头痛、头晕,对眼部造成刺激,易引起皮炎,严重的更可引起皮肤癌。相对比于紫外光,可见光可以直接利用太
阳光作可见光源,节能环保;具有较长的波长范围,对某些材料来说,它的穿透性相比紫外光更强,固化能力也更强时,可见光对人体无害,且能量较低不会二次引发。而由于紫外光的能量远远高于可见光,因此对于可见光引发体系,很难采用能量转移的方式令聚合得以进行,但电子转移引发反应聚合需要的能量较小,因此成为了可见光引发的主要途径。碘鎓盐是一种优良的电子受体,只要找到合适的电子供体且吸收波长覆盖可见光区域的物质,就能够组成一种电子转移型可见光敏引发体系。
尽管小分子引发剂种类众多,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小分子可见光引发剂存在气味重、挥发度高、抗迁移能力弱、环境兼容性差、树脂相容性差、功能单一等缺点。而树枝状大分子作为一种前沿高分子材料。结构规整、表面密度高,端基具备众多可供修饰的活性基团。由此可见,如何将可见光引发剂接入大分子,使活性单元光照后产生自由基,引发体系光固化,成为交联度、相容性更好的高聚物,是本领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高效的树枝状荧光素钠-碘鎓盐可见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达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所述的树枝状荧光素钠-碘鎓盐可见光引发剂,其结构式式I如下:
首先合成端基为胺基的树枝状大分子,然后荧光素钠-碘鎓盐作为光引发基团,通过mannich反应制备树枝状荧光素钠-碘鎓盐可见光引发剂,用于引发环氧丙烯酸酯和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固化。
本发明所述的树枝状荧光素钠-碘鎓盐可见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间体荧光素钠-碘鎓盐[FS(IPh2)2]的合成:将荧光素钠盐II与氯化二苯基碘鎓盐III避光室温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橙红色固体,反应式如下:
(2)树枝状荧光素钠-碘鎓盐大分子[PAE-FS(IPh2)2]的合成:将PAE(NH2)8溶于乙醇中,加入甲醛溶液混合,滴入FS(IPh2)2乙醇溶液,加热到30-65℃,优选65℃,发生mannich反应,反应结束后蒸馏,干燥,得到粘稠深红色液体,反应式如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离子交换反应时间为4-8小时,优选6小时。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mannich反应时间为6-14小时,优选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7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