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EM和DLCD的机载PD雷达高保真非均匀地杂波仿真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18781.9 | 申请日: | 2018-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1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王杰;范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杂波 后向散射 非均匀 高保真 雷达 斜距 地貌类型 方位角 俯仰角 散射点 地角 仿真问题 模型计算 系数模型 信息匹配 杂波模型 截取 遮蔽 匹配 真实性 地表 计算机 分类 引入 | ||
1.一种基于DEM和DLCD的机载PD雷达高保真非均匀地杂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DEM和DLCD的机载PD雷达高保真非均匀地杂波仿真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1)截取仿真所用的DEM数据和DLCD;
2)利用DEM数据提取高程值,并计算每个地表散射点相对于载机的斜距、方位角、俯仰角、擦地角在内的信息;
3)根据步骤2)获得的擦地角和斜距信息对地表散射点进行遮蔽处理,去除对机载PD雷达回波无贡献的地表散射点:
4)通过DLCD读取各地表散射点的地表地貌分类码,确定其地貌类型,并分类匹配相应的后向散射系数模型:
5)根据步骤4)确定的后向散射系数模型以及步骤2)获得的各地表散射点的擦地角计算出机载PD雷达作用范围内各地表散射点的后向散射系数,并将步骤2)获得的各地表散射点相对于载机的斜距、方位角和俯仰角以及后向散射系数代入Ward模型,由此实现高保真的非均匀地杂波仿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EM和DLCD的机载PD雷达高保真非均匀地杂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DEM数据采用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LCD采用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国家土地覆盖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EM和DLCD的机载PD雷达高保真非均匀地杂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利用DEM数据提取高程值,并计算每个地表散射点相对于载机的斜距、方位角、俯仰角、擦地角在内的信息的方法是:通过设定载机位置坐标,并根据机载PD雷达作用范围内各地表散射点与载机的位置关系计算出斜距、方位角、俯仰角和擦地角在内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EM和DLCD的机载PD雷达高保真非均匀地杂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的对地表散射点进行遮蔽处理的方法是:将机载PD雷达工作在下视模式时,在其探测范围内由于地形起伏而无法被照射到的地表散射点的擦地角置零,由此剔除掉存在遮蔽的地表散射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EM和DLCD的机载PD雷达高保真非均匀地杂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的通过DLCD读取各地表散射点的地表地貌分类码,确定其地貌类型,并分类匹配相应的后向散射系数模型的方法是:针对DLCD中多样的地貌划分类型,采用修正的Morchin模型、Morchin模型和γ-f模型分别匹配路面自然地貌、水面地貌和城市地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EM和DLCD的机载PD雷达高保真非均匀地杂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的根据步骤4)确定的后向散射系数模型以及步骤2)获得的各地表散射点的擦地角计算出机载PD雷达作用范围内各地表散射点的后向散射系数,并将步骤2)获得的各地表散射点相对于载机的斜距、方位角和俯仰角以及上述后向散射系数代入Ward模型,由此实现高保真的非均匀地杂波仿真的方法是:根据步骤4)确定的各地表散射点的地貌类型,将步骤2)中获得的各地表散射点的擦地角分别带入到步骤4)中匹配的各模型公式中,进而计算得到各地表散射点的后向散射系数;然后将各地表散射点的斜距、方位角、俯仰角和上述后向散射系数带入Ward模型中,得到高保真的非均匀地杂波仿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87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