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玻璃的防尘膜配方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13745.3 | 申请日: | 2018-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9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洁科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75/04;C08L83/04;C08K5/19;C08K5/06;C08K5/07;C08J5/1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孙茂义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方 防尘膜 聚丙烯 紫外吸收剂 抗静电剂 聚氨酯 玻璃 硅油 吸附 抗静电性能 配方生产 使用寿命 物质组成 有效减少 分散性 交联剂 重量份 透明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的防尘膜配方,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物质组成:聚丙烯50‑90份,聚氨酯20‑40份,抗静电剂3‑10份,硅油3‑10份,交联剂2‑6份和紫外吸收剂1‑5份。本发明的用于玻璃的防尘膜配方选用透明度高的聚丙烯作为基料,同时,配方中添加了聚氨酯使得利用本发明的配方的防尘膜具有一定的粘性以及确保其他物质在配方中的良好分散性。本发明的配方中还添加了抗静电剂,使得利用本发明的配方生产的防尘膜具有抗静电性能,有效减少灰尘的吸附。此外,配方中添加的硅油可减少灰尘的吸附,紫外吸收剂可以延长防尘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尘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的防尘膜配方。
背景技术
玻璃由于其透光性能好,不影响人们的视野以及光线的采纳而被应用于建筑,汽车,展览用品等多个行业。但是,当用玻璃作为建筑玻璃时,尤其是用于高层建筑的大幅玻璃时,如果玻璃沾染了灰尘将会给清洗带来很大麻烦。玻璃上沾染灰尘的一个原因为静电,因而如果能够减少玻璃表面的静电将会对玻璃防尘具有良好效果。但是,现有用于玻璃表面的防尘膜大多不具备防静电功能,因而防尘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玻璃防尘膜抗静电效果差, 防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的防尘膜配方,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物质组成:聚丙烯 50-90份,聚氨酯20-40份,抗静电剂3-10份,硅油3-10份,交联剂2-6份和紫外吸收剂1-5份。
较佳的,所述抗静电剂为胺盐类抗静电剂。
较佳的,所述抗静电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较佳的,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5000-8000Da。
较佳的,所述紫外吸收剂为二苯酮-4。
较佳的,所述交联剂为甲基叔丁基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用于玻璃的防尘膜配方选用透明度高的聚丙烯作为基料,同时,配方中添加了聚氨酯使得利用本发明的配方的防尘膜具有一定的粘性以及确保其他物质在配方中的良好分散性。本发明的配方中还添加了抗静电剂,使得利用本发明的配方生产的防尘膜具有抗静电性能,有效减少灰尘的吸附。此外,配方中添加的硅油可减少灰尘的吸附,紫外吸收剂可以延长防尘膜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用于玻璃的防尘膜配方,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物质组成:聚丙烯 50-90份,聚氨酯20-40份,抗静电剂3-10份,硅油3-10份,交联剂2-6份和紫外吸收剂1-5份。
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剂为胺盐类抗静电剂。
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5000-8000Da。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吸收剂为二苯酮-4。
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为甲基叔丁基醚。
利用本发明的防尘膜配方制备的防尘膜的防尘效果的评价方法为:将本发明中的防尘膜配方进行挤压成膜后取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膜体贴于试验玻璃面面上,并向其上依次倒上3%的植物油混悬液,5%的沙浆后用清水冲洗1分钟后观察膜体表面。此外,对防尘膜的防尘效果稳定性的评估方法为:将防尘膜贴于试验玻璃面上,每间隔一个月按照前述办法测定一次防尘膜的防尘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洁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洁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37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