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13321.7 | 申请日: | 2018-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谢美明;唐康来;袁成松;杨明宇;张洪鑫;杨志金;陶旭;周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50;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张学平 |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橡胶 硅橡胶合成 有机基团 创伤愈合 植入材料 促进骨 制备 反应釜盖 高温条件 三氟丙基 硅原子 氧原子 乙烯基 苯基 | ||
1.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植入材料,包括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由硅和氧原子交替构成,所述硅橡胶中硅原子上通常连有两个有机基团,所述有机基团包括甲基、苯基、乙烯基和三氟丙基,所述硅橡胶由硅和有机基团在高温的条件下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植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骨创伤愈合的植入材料中有机基团占量少许,余量大多为硅和氧。
3.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制备方法,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J”形固定块(9),所述“J”形固定块(9)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孔壁螺纹连接有螺栓(30),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反应釜盖(12),所述反应釜盖(1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与“J”形固定块(9)相匹配的第一固定块(24),所述反应釜盖(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11),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1)的输出端穿过反应釜盖(12)的上表面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转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菱形卡块,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9),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19)相匹配的滑槽(20),所述支撑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滚动轴承(8),所述第一滚动轴承(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所述搅拌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的上表面开设有与菱形卡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支撑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旋转电机(21),两个所述第二旋转电机(2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22),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条(23),所述齿轮(22)与齿条(23)啮合,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固定板(18),所述第一固定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温度调控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8)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控机构包括与第一固定板(18)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动变阻器(31),所述滑动变阻器(31)移动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滚动轴承(25),所述第二滚动轴承(2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6),所述螺纹杆(26)的杆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筒(27),所述螺纹筒(2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8),所述第二固定板(28)下表面与第一固定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固定设有加热管(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6)远离第二固定板(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9)。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2)的杆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通有加料管(13),所述加料管(13)的内壁固定设有两个第一电动阀门(14)。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出料管(15),所述出料管(15)的内壁固定设有第二电动阀门(16)。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骨创伤愈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盖(1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孔壁固定设有红外温度计(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33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