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肺癌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02880.8 | 申请日: | 2018-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郝二伟;邓家刚;侯小涛;杜正彩;罗花;谢金玲;谭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85 | 分类号: | A61K36/85;A61P35/00;A61K135/00;A61K1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韦玲双 |
| 地址: | 5302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酸乙酯萃取物 白骨壤 茎叶 制备 肺癌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医药技术领域 本本发明 提取效率 制备工艺 抗肿瘤 可控 应用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肺癌中的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本本发明提供的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制备工艺简单可控,提取效率高,且条件温和,活性成分不易被破坏,得到的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抗肿瘤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肺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骨壤是红树林的一种,因其茎秆呈白色而得名。白骨壤具有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能力,根系发达,分布在土壤浅层的水平根系宽度相当于其树冠的3-5倍,最长可达8米多,营养面宽能广泛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具有发达的指状气生根,适宜生长于贫瘠的沙质裸露潮滩上。因此,白骨壤被称为红树林先锋树种。
白骨壤的果实富含淀粉,直径1-2cm,无毒,可作为人类食物或猪的饲料,在60年代困难时期,曾大量采摘作为食物,主要用于配制各类菜肴,如加油盐炒制肉类,具独特风味。广西白骨壤果实已作为宴会上的珍肴。福建厦门沧海镇居民,曾采摘果实,去涩后,盐浸作早菜配稀饭用。民间经验表明不同土壤上生长的白骨壤,果实食用品质迥异。在泥质滩涂上生长的无苦味,质软;在沙质滩涂上生长的则略带苦味,质硬。白骨壤果实除作为粮食,菜肴或以盐浸做早菜的形式直接作为人类食物外,还能作为酿酒的原料,现也较多用做猪的饲料。白骨壤的树叶是牛羊喜欢啃食的青饲料。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申请人发现,现有对白骨壤的利用中,多是对其果实进行加工,生产酒类、饲料以及各类食品等,而对白骨壤茎叶的利用少之又少,对其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制备方法、应用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肺癌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制备工艺简单可控,提取效率高,且条件温和,活性成分不易被破坏,得到的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抗肿瘤的药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萃取得到:
(1)将白骨壤晒干,分拣茎叶、叶,粉碎;
(2)取步骤(1)所得白骨壤粉末加入pH为4.0-5.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然后于90-98%(v/v)的乙醇内进行冷浸6-8天;
(3)将步骤(2)处理后的物料,利用超声波提取1-2h,然后进行震荡处理,滤过后,使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在温度低于60℃的条件下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粗提取物浸膏;
(4)将步骤(3)所得粗提取物浸膏用水溶解得到粗提液,然后用乙酸乙酯对所述粗提液进行萃取,其中所述乙酸乙酯与所述粗提液的体积比为0.5-1.5:1,得到白骨壤茎叶乙酸乙酯萃取液,接着将所得萃取液在55-62℃下浓缩干燥,得到白骨壤乙酸乙酯萃取物;
(5)取白骨壤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筛选,接着将通过筛选的萃取物溶解于DMSO中,配成100mg/mL的储备液,并用0.22μm过滤筛过滤后分装于EP管,保存于-20℃下待用。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超声波提取法的操作参数为:超声频率为25-35KHz,超声功率为450-550W,提取温度为35-45℃。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震荡处理的时间为20-24h。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粗提液在用所述乙酸乙酯萃取之前,先依次用石油醚和氯仿进行萃取以除去所述粗提液中的杂质。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石油醚、所述氯仿与所述粗提液的体积比均为1:0.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28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