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塑胶生产用的多级除湿干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80786.7 | 申请日: | 2018-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4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姚晓峰;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9B13/06 | 分类号: | B29B13/06;B29B13/10;F26B5/08;F26B21/00;F26B21/04;F26B21/08;F26B25/00;B04C5/08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 地址: | 24108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塑胶 生产 多级 除湿 干燥 装置 | ||
1.一种汽车塑胶生产用的多级除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循环除湿加热装置(1),所述空气循环除湿加热装置(1)内设置有两个两用间壁换热器(102),所述两用间壁换热器(102)的电力供给系统由风光互补电力系统(2)提供,空气循环除湿加热装置(1)的气流输出端连接有旋流除湿器(3),所述旋流除湿器(3)与空气循环除湿加热装置(1)之间形成闭环式循环干燥系统;
所述空气循环除湿加热装置(1)包括密闭保温墙(101),两个所述两用间壁换热器(102)分别设置在密闭保温墙(101)内部的左右两侧,两个两用间壁换热器(102)之间设置有空气除湿流道(104),左侧的两用间壁换热器(102)与密闭保温墙(10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干燥气体流道(103),右侧的两用间壁换热器(102)与密闭保温墙(101)右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干燥气体流道(115);
所述两用间壁换热器(102)包括热液储存舱(1023)与冷凝室(1026),所述热液储存舱(1023)与所述冷凝室(1026)之间设置有一层隔热板(1025),热液储存舱(102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加热棒(1024),冷凝室(1026)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器(1027),热液储存舱(1023)的左端侧壁设置有铝制的热端换热片(1021),冷凝室(1026)的右端侧壁设置有铝制的冷端换热片(1022);
所述密闭保温墙(10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气体鼓出泵(106),所述气体鼓出泵(106)的正下端设置有气体鼓入泵(105),密闭保温墙(10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增压气泵(109),所述气体鼓出泵(106)外连接有干燥支管(107),所述干燥支管(107)与所述增压气泵(109)的输出口共同连接有干燥总管(110),所述气体鼓入泵(105)外端连接有干燥气体回流管(108),所述干燥气体回流管(108)上连接有达标干燥空气接口(1081),所述旋流除湿器(3)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干燥总管(110)出口处在同一水平线的干燥处理口(111),所述干燥处理口(111)的右侧设置有循环总管(114);所述循环总管(114)与所述干燥气体回流管(108)之间通过三通电磁阀(113)连接,循环总管(114)与所述达标干燥空气接口(1081)上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12),所述干燥支管(107)与达标干燥空气接口(1081)上均设置有气流控制阀;
所述空气除湿流道(104)包括有设置在三通电磁阀(113)正上端的潮湿气体入口(1042),所述潮湿气体入口(1042)右侧设置有竖直安装的间隔隔板(1041),所述间隔隔板(1041)的正下端设置有液体回收箱(1043),间隔隔板(1041)的右下侧设置有与第二干燥气体流道(115)连接的干燥气体出口(10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生产用的多级除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处理口(111)包括塑胶收集道(1112),所述塑胶收集道(1112)的下端连接有倒漏斗收集入口(1114),所述干燥气体回流管(108)的最左端设置有广口气体收集头(1113),所述干燥总管(110)的最右端出口处与所述广口气体收集头(1113)入口处均设置有防吸入隔网(1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生产用的多级除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互补电力系统(2)包括光伏发电模块(201)、风力发电模块(202)以及风光互补配电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生产用的多级除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除湿器(3)包括保护外壳(301),所述保护外壳(301)内设置有高速离心圆锥体(302),所述保护外壳(301)的左上端设置有待处理塑胶入口(304),所述旋流除湿器(3)的顶端设置有塑胶液体收集口(305),所述旋流除湿器(3)的底端设置有旋流初步处理出口(3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07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