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性约束监护系统及压疮评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74896.2 | 申请日: | 201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7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 发明(设计)人: | 唐勇;徐柳柳;张丽;陈淑娟;许佳俊;李睿之;蔡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脑科医院 |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G16H50/20;G16H50/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蒋真 |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传感器 血流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监护系统 压疮 脚踝约束带 手腕约束带 对称设置 两侧内壁 约束带 多普勒血流仪 数据处理终端 肩部约束带 腰部约束带 变化数据 患者约束 皮肤血流 医疗设备 上半身 评估 并发症 颈部 内壁 嵌设 手臂 激光 预警 储存 计算机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保护性约束监护系统及压疮评估方法,保护性约束监护系统包括上半身约束带主体、脚踝约束带和手腕约束带以及数据处理终端,颈部约束带、两侧对称设置的肩部约束带以及两侧对称设置的腰部约束带内壁上均嵌设有血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脚踝约束带的两侧内壁以及手腕约束带的手臂两侧内壁上均嵌设血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本发明通过血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对保护性约束患者约束部位的皮肤血流、压力以及温度的变化数据进行计算,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储存和分析,有效预警长时间保护性约束部位发生压疮的风险,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保护性约束监护系统及压疮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压疮(pressure ulcer,PU)是由于骨突部位皮肤和(或)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到压力作用而引起缺血缺氧的结果一。引起压疮的原因分为内因(包括意识水平改变、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体重、体温、血管性疾病、日渐虚弱的疾病等)及外因(末缓解的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活动受限、室温升高、卫生状况等),而持续压力为主要原因。
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而出现自伤、伤人、不配合治疗等行为,为保护患者自身和他人安全及治疗护理的有效进行,在住院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护性约束。但它不是一项简单的捆绑技术,由于它的特殊性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确定性,因此这项技术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被保护约束的患者由于被约束在床限制了一定的活动以及其被约束肢体与保护带的接触摩擦等原因导致患者易发生压疮问题。压疮是一个常见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或发展,不但很棘手,还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因此控制保护性约束患者发生压疮的关键是预警。鉴于此,我们提供一种保护性约束监护系统及压疮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性约束监护系统及压疮评估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保护性约束患者约束部位容易造成压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护性约束监护系统及压疮评估方法,所述保护性约束监护系统包括上半身约束带主体、脚踝约束带和手腕约束带以及数据处理终端,所述上半身约束带主体、脚踝约束带和手腕约束带的内部均安装有无线数据传输终端,所述上半身约束带主体包括颈部约束带、两侧对称设置的肩部约束带以及两侧对称设置的腰部约束带,所述颈部约束带、两侧对称设置的肩部约束带以及两侧对称设置的腰部约束带内壁上均嵌设有血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脚踝约束带的两侧内壁以及手腕约束带的手臂两侧内壁上均嵌设所述血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终端采用蓝牙或WIFI数据传输终端。
作为优选,所述血流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共用探头PF457,光源为1mW,波长780nm,探测范围在皮肤直径为1mm,时间常数选择3.0s。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220kPa内的正压力以及0-70kPa范围内的负压力,且最大测量误差在5%和14%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数据处理终端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PeriFlux 5000,所述数据处理终端连接有计算机。
作为优选,所述压疮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医护人员将上半身约束带主体穿在病患的身上,并在脚踝约束带套接在病患的脚踝处,之后将手腕约束带套接与病患的手腕处;
S2:打开电源开关,使得各个位置的血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同时工作;
S3:每个位置的血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持续测量,并将实时测量的数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终端传输至数据处理终端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脑科医院,未经南京脑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48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