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故障电流主动调控限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69186.0 | 申请日: | 2018-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8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姜飞;涂春鸣;李印宜;郭祺;吴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H02J3/12;H02J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故障 电流 主动 调控 限流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故障电流主动调控限流系统,包括:第一滤波模块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感与待控制电网的一相连接,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的一端与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稳压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三端、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储能模块分别与稳压电容的两端连接;若待控制电网正常运行,第一限流模块断开,通过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对待控制电网进行动态电压补偿。本发明可以有效抑制单馈线短路或双馈线同时发生短路故障下的短路电流,实现对双条馈线电压抬升、跌落及三相电压不平衡动态补偿,提高电压补偿深度,抑制故障过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故障电流主动调控限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电力系统负荷的迅速增长,导致电网短路功率及短路电流不断增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工业中广泛应用的非线性装置和冲击性负荷容易引起电网电流、电压波形畸变,而配网用户侧敏感性负载逐渐增多,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愈加严苛。因此,限制短路电流,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向负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系统建设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应用较多的限流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在母线上串联电抗器。然而母线串联电抗只能实现故障限流功能,电抗器长期串接在电网内,浪费电网功率,而且串联电抗器参数不能太大,导致限流的效果不足;而其他桥式限流器装置复用率低、成本较高,且一般的限流技术方案不能对电能质量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故障电流主动调控限流系统,用以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故障电流主动调控限流系统,包括:第一滤波模块、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第一限流模块、储能模块和稳压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感与待控制电网的一相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的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的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分别与所述稳压电容的两端连接;
若所述待控制电网正常运行,所述第一限流模块断开,通过所述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对所述待控制电网进行动态电压补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故障电流主动调控限流系统,采用馈线间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和第二动态电压补偿模块共用储能电容的拓扑结构,不同工作情况下第一动态电压补偿模块和第二动态电压补偿模块采取不同分工,可以有效抑制单馈线短路或双馈线同时发生短路故障下的短路电流,实现对双条馈线电压抬升、跌落及三相电压不平衡动态补偿,提高电压补偿深度,控制接地故障线路电流在一定范围内,抑制故障过电流,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及用户侧的供电电压质量,保护电力系统设备及负荷安全,改善了装置利用率及运行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故障电流主动调控限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故障电流主动调控限流系统中两侧电网均正常运行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故障电流主动调控限流系统中单侧电网发生故障时的等效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9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直流电网环网拓扑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雷达踏板雷电防护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