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的多功能海底基站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53228.1 | 申请日: | 2018-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0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3C11/00 | 分类号: | B63C11/00;E02D29/06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 地址: | 710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海底 真空 管道 交通 多功能 基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的多功能海底基站,包括主管道、支管道、气闸站、气闸门、基站、出口闸管,主管道沿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分支管道,其上设置气闸站,终端设置基站,基站具有出口闸管;支管道跟主管道之间有一定水平夹角,由多个规格、功能相同或不同的基站组合而成,通过连接部连通。本发明拓展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的功能,为低成本、高水平建设海底观测网提供平台与基础,为潜水员、潜航器、海底捕捞、探测提供便捷的进出途径,为海底观光旅游、科学考察提供广阔优越的空间,为检查维修、抢险救援提供平台与场地,为海底真空管道自身安全提供有效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空管道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的多功能海底基站。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因受到空气阻力、气动噪声、气动振动等制约,无法进一步提高速度。飞机和汽车除受空气阻力影响外,其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将来发展会受到限制。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克服上述缺点,是一种能达到超高速度,且能耗很低、环境影响很小的交通模式,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人类交通所面临的困境。真空管道交通由管道、车辆、供电、通讯、驱动与控制、真空泵组、真空计量、监控系统等部分组成,运行时,管道内抽成一定真空,然后车辆在其中行驶。
在海峡通道建设领域,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已得到广泛应用,施工技术成熟。跨海大桥需要高出海平面的桥墩支撑,适合近岸浅海;海底隧道能适应较深海域,但工程造价高,施工风险和运营风险大;沉管隧道结构庞大,要求河床或海床平缓,不能有大起伏,只适合短距离浅水域,不适合距离较长及水深较大的海域;悬浮隧道是被理论界看好的跨海交通新模式,目前没有现实应用,预计建设成本低于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对海域的适应性很强,但建设成本仍然较高、施工难度较高。
亚音速(600~1200km/h)或低速(600km/h)真空管道交通,断面小、结构轻型、集成度好,当作为跨海通道方案在海底建设时,成本低于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悬浮隧道。在施工技术方面,已经普遍实施的海底输油输气管道建设经验可提供良好参照与借鉴。
海底真空管道基本形式为,在海床上修建固定墩台,然后通过水下施工方法,把真空管道管段按设计精度架设在墩台上,再用水下密封连接方法把所有管道固定连接。
海底环境对真空管道具有特殊优越性,海水可以为真空管道降温、提供恒温环境,还可为管道提供均匀浮力,抵消管道自身重力作用,降低结构强度要求,减少工程费用,因此海底真空管道作为真空管道交通先行先试工程具有可行性、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的多功能海底基站,多功能海底基站依托于海底真空管道交通,通过海底基站进行空间拓展,为开展海底作业提供依托与平台。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的多功能海底基站,包括分别设置在管墩上的主管道和支管道,支管道沿主管道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支管道与主管道之间有一定夹角;车辆运行在主管道内,支管道允许车辆进入、停留;
支管道在与主管道交界处设有气闸站,气闸站由设置在支管道内的内外两道气闸门及其间的管道空间构成;支管道的终端设置基站,基站固定连接在管墩上;
所述的基站包括多种空间规格:微型基站、小型基站和大型基站,根据功能需求选择不同规格的基站。
所述的基站为微型基站,微型基站为支管道的延伸部,其规格尺寸与支管道、主管道相同,微型基站的末端为球形封头。
所述的基站为小型基站,小型基站为设置在支管道末端的扩增壳体,其规格尺寸大于主管道和支管道;小型基站的壳体上设置有观察窗;
所述的小型基站为圆柱体或球体,内部设有供车辆停靠的站台,还设有生命保障系统,以及供设置检测设备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3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救生圈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应用于潜水作业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