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溶解氧改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35944.7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9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玲;张珊;司晓娜;郑爱民;赵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玉玲 |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李浩成 |
| 地址: | 265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氧 改性污泥 自动控制系统 溶解氧监测 丝状菌 水箱 控制搅拌装置 膨胀 控制调节 膨胀污泥 曝气装置 手动调节 污泥沉淀 污泥处理 系统结构 性状稳定 出水阀 曝气量 污水厂 支撑件 进水 曝气 耗时 排水 闲置 重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溶解氧改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调节水箱、SBR反应器、支撑件、自动控制系统和溶解氧监测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污水厂膨胀污泥加入SBR反应器;2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调节水箱向SBR反应器进水10min;3再次控制搅拌装置搅拌120min;4再次控制曝气装置曝气180min;5再次控制污泥沉淀30min;6再次控制SBR反应器出水阀向外排水10min;7再次控制SBR反应器闲置10min,步骤2‑7总耗时360min,每日重复步骤2‑7为1‑4次;步骤4中利用溶解氧监测系统,手动调节曝气量,前90min控制SBR反应器内溶解氧0.1‑1.5mg·L‑1,后90min控制溶解氧1.5‑5mg·L‑1;本方法工艺简单、改性污泥性状稳定、系统结构合理等优点,用于污泥处理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溶解氧改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水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良好的絮凝性和沉降性是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出水达标的保障。由于某些原因污泥沉降性能恶化,SVI值不断增大,沉淀池污泥难于沉降,造成污泥随出水流失,导致出水水质恶化,曝气池污泥浓度降低,最终破坏正常的污水生物处理的现象为污泥膨胀。而污泥丝状菌膨胀容易出现在工艺运行负荷低,污泥龄较长,氮磷丰富的污水中,并且一直困扰着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项运行成本低、能耗低、运行效果好的新系统和控制方法克服污泥丝状菌膨胀的问题。
目前,对于污泥丝状菌膨胀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常用方法,包括加入臭氧、絮凝剂、过氧化氢、氯气等,破坏丝状菌的效果,从而实现控制污泥膨胀的目的。二是特殊方法,包括增加负荷、设置生物选择器等吸附部分有机物、消除有机酸的同时控制有效抑制丝状菌的生长,控制污泥膨胀。但丝状菌种类复杂,这些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运行复杂等问题,污泥丝状菌膨胀的控制研究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发一种利用溶解氧改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系统及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溶解氧改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具有工艺简单、改性污泥性状稳定、系统结构合理等优点,用于污泥处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利用溶解氧改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调节水箱、SBR反应器、支撑件、自动控制系统和溶解氧监测系统;其中,所述SBR反应器固定设置在支撑件上,调节水箱通过第一管道与SBR反应器连接,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SBR反应器进水阀;所述SBR反应器通过第二管道排水至系统外,第二管道上设置有SBR反应器出水阀;所述SBR反应器包括搅拌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通过支撑件与SBR反应器固定,曝气装置通过第三管道与SBR反应器连接;第三管道上设置的曝气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泵、流量计和曝气器;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时间控制器,时间控制器分别与SBR反应器进水阀、SBR反应器出水阀连接;所述溶解氧监测系统包括溶解氧探头和主机在线系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输送泵为离心潜水泵,所述第二输送泵为空气泵;所述SBR反应器进水阀为电动阀,SBR反应器出水阀为电磁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SBR反应器本体中,搅拌桨叶设置距SBR反应器本体底端20-40cm处;所述曝气器设置在SBR反应器底端1-10cm处,第二输送泵和流量计设置在SBR反应器本体外部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玉玲,未经郭玉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5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型三沟式氧化沟工艺
- 下一篇: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