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无机型胶泥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15390.4 | 申请日: | 2018-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9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万玉梅;赵必花;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玉梅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胶泥 硅灰 膨胀 制备 机型 硅酸盐水泥 玻璃纤维 纤维 防水性 填充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聚乙烯醇溶液 填料粒子表面 制备技术领域 超声分散 高温条件 胶泥材料 聚乙烯醇 浸入 促进剂 晶体的 渗透力 细粒子 有效地 琥珀粉 薄层 掺入 抗折 凝胶 粘接 煅烧 自制 堵塞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胶泥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无机型胶泥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体,膨胀硅灰和玻璃纤维作为促进剂,并辅以琥珀粉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等制备得到纤维无机型胶泥,将自制聚乙烯醇溶液掺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末中,并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作用下进行超声分散,聚乙烯醇填充在晶体的间隙中,阻止水分浸入,接着将玻璃纤维加入到基体中,提高胶泥的抗折强度,继续将硅灰置于高温条件下煅烧膨胀得到膨胀硅灰,膨胀硅灰细粒子具有极佳的渗透力,有效地填充或堵塞体系中的孔隙,增强其粘接强度和防水性,在填料粒子表面形成C‑Si‑H凝胶薄层,进一步提高胶泥的防水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泥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无机型胶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对于建筑物饰面砖的脱落,渗水漏水等问题,其往往影响着建筑业的发展,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出现了通过采用水泥基防水高分子材料来用于粘结缝隙。胶泥为具备很强的粘合性能的泥状塑性固体,这类塑性固体一般由具备粘合性能的固态或液态粘接剂添加具备一定功能的粉末填料构成,根据需要还可以加入适当的颜料及辅料,大部分是起着密封作用。
胶泥按类型分为三类,一类是环氧树脂类胶泥,二类是硅橡胶类胶泥,第三类为聚胺酯类胶泥,这三种材料由于其基材不同,所以具有的特点不一样。环氧胶泥是由环氧树脂、固化剂、稀释剂与粉状填料(石墨粉、辉绿岩粉、石英粉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体质填料,是化工设备防腐施工中常用的一种胶泥。目前,环氧胶泥的工艺性能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配制胶泥时,随着环氧树脂中丙酮量的增加,胶泥的气孔率增大,当丙酮量加入过大(>15%)时,胶泥层固化后易产生龟裂,抗渗能力降低,长期使用,介质可透过胶泥层对基体产生腐蚀。(2)脆性大,基体发生形变时,胶泥层易产生裂纹。弹性硅橡胶胶泥是具有特定的粘弹性能的泥状塑性固态物体,它是由有机硅氧烷、填料、外加剂等组成的缓冲材料。聚胺酯类胶泥具有好的耐酸性、耐碱性、耐油性及耐盐性,同时,其还具有好的粘合性及韧性等。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胶泥在提高其防水性能的同时,往往导致其抗折性能和粘结强度大大降低,因此存在着其粘结力低、流动性和抗折强度差的不足,难以在基面潮湿或有渗水的情况下有效使用。涂抹后很容易失水造成干裂、脱落的现象,直接影响到防水防渗效果,还存在使用寿命短,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的缺陷。另外,胶泥需要现场配置,且需要尽快用完,否则胶泥就会变干硬,无法继续使用。
为此,急需发明出一种在提高抗渗透性和防水性能的同时,还具有更高的粘结强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的胶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常见胶泥表面防水层容易遭到破坏,防水能力随之丧失,同时其存在抗折强度差,承受不了弯矩时的极限折断应力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纤维无机型胶泥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纤维无机型胶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将聚乙烯醇粉末和蒸馏水混合置于烧杯中搅拌,得到悬浮液,再将悬浮液倒入水浴锅中水浴处理,得到自制聚乙烯醇溶液;
(2)称取0.1~0.2kg普通硅酸盐水泥研磨粉碎过100目筛,收集过筛水泥粉末,再将过筛水泥粉末、自制聚乙烯醇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置于超声波分散仪中超声处理,得到超声分散液,继续将超声分散液放入烘箱中干燥,研磨出料,得到改性普通硅酸盐水泥粉末;
(3)称取32~35g硅灰放入窑炉中预热煅烧,再将预热后的硅灰移入管式电阻炉中,加热升温,继续高温煅烧处理,冷却出料,得到膨胀硅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玉梅,未经万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5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