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留置针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00987.4 | 申请日: | 2018-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8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冯莞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莞婷 |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罗敏清;陈英俊 |
| 地址: | 40001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挡板 留置针座 限位块 穿刺钢针 隔离塞 开口 导管 转动挡板 留置针 止挡块 限位块位置 大小配合 弹簧连接 周向设置 穿刺 弹簧套 刺伤 弹簧 卡设 内腔 限位 错位 相抵 防护 穿过 伸出 感染 医疗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具有内腔;隔离塞,其设置在内腔中;导管,其设置在留置针座的一端;穿刺钢针,其一端穿刺过隔离塞并从导管中伸出;止挡块,其卡设留置针座中且与隔离塞相抵靠;多个限位块,其沿周向设置在留置针座远离导管的一端内;以及挡板,其设置在内腔中,挡板与止挡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且弹簧套设在所述穿刺钢针外,挡板的边沿设置有与多个限位块形状大小配合的多个开口,转动挡板,当挡板上的多个开口与多个限位块位置对应时,挡板上的多个开口穿过多个限位块;转动挡板,当挡板上的多个开口与多个限位块错位时,挡板被限位。本发明由于弹簧的防护,穿刺钢针不会刺伤医务人员,避免了医疗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是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医疗器械,具有使用方便,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的作用,从而也减少了临床输液时反复穿刺,降低了病人的穿刺痛苦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在当今的临床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
留置针在使用时,将导管和穿刺钢针一起刺入患者的血管中,稳定后,将输液针头抽出,仅将导管留在患者血管中进行输液。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当将穿刺钢针抽出时,抽出的针头可能会划伤医护人员,从而将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危害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此外,留置针在使用过程容易因为回血而造成血液栓塞的情况,一但发生血液栓塞的情况,就需要重新更换留置针管。为预防留置管内出现血液栓塞现象往往采用稀释的肝素溶液或者生理盐水通过三通管注射入留置针管内进行封管,操作上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留置针,以解决现有留置针在拔出时容易刺伤医务人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留置针,包括:
留置针座,其具有内腔,所述留置针座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凹槽;
隔离塞,其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以将所述内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限位凹槽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
导管,其设置在所述留置针座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穿刺钢针,其一端穿刺过所述隔离塞并从所述导管中伸出,所述穿刺钢针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腔室伸出至所述留置针座外;
止挡块,其卡设在所述限位凹槽中且其一端面与所述隔离塞上背离所述导管的端面相抵靠,所述止挡块上设置有供所述穿刺钢针刺入或退出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穿刺钢针同心设置;
多个限位块,其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留置针座远离所述导管的一端的内壁上;以及
挡板,其垂直于所述内腔的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且其位于所述止挡块和所述多个限位块之间,所述挡板的形状与所述内腔的形状相应,所述挡板上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穿刺钢针同心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止挡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且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穿刺钢针外,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导管的端面与所述穿刺钢针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挡板的边沿设置有与所述多个限位块形状大小配合的多个开口,转动所述挡板,当所述挡板上的所述多个开口与所述多个限位块位置对应时,所述挡板上的所述多个开口穿过所述多个限位块从所述留置针座中伸出;转动所述挡板,当所述挡板上的所述多个开口与所述多个限位块错位时,所述多个限位块将所述挡板限位在所述止挡块和所述多个限位块之间,且此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块背离所述导管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设置的圆筒形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径与所述弹簧的外径相同以使得所述弹簧的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外套设有保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莞婷,未经冯莞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0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